何莎莎 朱靚卿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陣地,如何發揮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至關重要。本文主要介紹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研究方法、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探索以及重難點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
2010年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強調把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突破人才培養薄弱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陣地,應該激發和挖掘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熱情,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上科技發展的新動態與創業的新契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
各大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但創新創業項目仍存在專業特色不明顯、創業領域低端、項目技術含量低、盲目模仿時髦商業模式、存活率低等現實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大多數高職院校未能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缺乏對應的課程體系建設,基于專業的創新創業的教學內容極少,在教學中注重理論多,實際操作少,形式化與虛擬化比較嚴重。其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一般由從事管理、行政等方面工作的老師擔任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授課,大多數教職人員并未有過創業方面的實踐,缺少具有企業一線豐富工作經驗。第三,實踐活動多以創業模擬、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開展,多數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后,就把計劃書束之高閣,缺乏持續的思考與行動,僅僅依靠這類活動遠遠達不到人才培養的目的。
基于產教融合的思路,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本文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基于產教融合,校、行、企三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發揮各方優勢,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方法
(1)文獻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研究學術界已有些成果,可以結合相關文獻知識,合理參考利用已有的著作、論文,對該問題作系統梳理。
(2)調研法。走訪相關行業企業,了解相關工作崗位對本專業畢業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具體要求,以及對畢業生能力和素質的相應要求,聽取企業專家對專業課程的建議和對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建議。
(3)案例研究法。近幾年,借鑒兄弟院校成功案例,通過個案分析,探討實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途徑。
(4)經驗總結法。在調查硏究基礎上,通過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對基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進行構建。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依托產教融合平臺,將高職的教育科研優勢與企業的工程實踐優勢緊密結合起來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首先要需要建立一支復合型的教學團隊,包含校內與校外,專職與兼職,理論與實踐教師。然后教學團隊分工進行行業企業調研以及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歸納出學生的就業崗位以及社會需要的崗位,通過崗位工作任務分析,構建基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接軌,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同時,搭建基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完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并可直接扶持大學生創業。另外可以構建創新創業競賽體系,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在此基礎上實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促進第一、二課堂的交叉融合,引導和扶持創新創業項目,培養社會需求的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具體內容如下:
(1)建立由學校、行業和企業組成,專兼教師結合的復合型教學團隊。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內在途徑,它將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創新創業需要“雙師型”教師,幫助學生及時掌握領域前沿知識和行業動向,進行實踐指導和項目指導。一方面,培養校內專職教師,可以選派部分優秀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實踐操作條件,提高教師的教學針對性,解決教師教學能力弱的問題;另一方面,引進企業、行業兼職教師并進行建設,針對生產實踐具體項目、案例進行授課。
(2)構建基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是指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指導下,把課程的各個組成要素進行交叉融合,使各門課程要素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指向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目標實現的系統。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要與專業相融合,與社會需求相銜接。開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可適當加大實驗實訓課時比重,并設置一些“專業+創新創業”式綜合性工程創新項目,教學過程融入相關案例,始終貫穿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容,不斷整合和優化課程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此外,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開發專業課程,安排學生企業頂崗實習,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搭建基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與理論教學相一致的集實習、實訓、實驗、生產、培訓、操作、創業、研究為一體的實踐平臺,利用實踐平臺完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同時可直接扶持大學生創業。招聘社會與專業建設相關或是有利于創新創業教學的企業直接入駐實踐平臺,通過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師生與與企業的技術合作平臺,解決企業項目難題,推動科研成果的產出,促進各類孵化項目的轉化率的提高。
(4)構建創新創業競賽體系。學校深入貫徹“以賽促練,以賽促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高度重視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一方面,積極組織和舉辦院級和校級創新創業大賽,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創業知識、參與創業過程、實現創業夢想,為敢于創業的大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大力鼓勵學生和教師參加省級和國家級的競賽,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展示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重難點分析
(1) 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我們培養的創新創業人才是具有專業背景,希望能夠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發揮專業優勢,適應崗位需求。在進行課程體系建設中,如何有效的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與企業生產實踐相融合,與社會需求崗位需求相銜接,是本課題需要解決的一個重難點。
(2)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一項長期工程,有一個融入到融通到融合的過程,這期間如何建立產教融合模式、機制,如何劃分權責,如何互利共贏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產教深度融合,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衛國英.材料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J].高教學刊,2017,15,26-28.
[2]呂迎.材料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討[J].經濟師,2018,4,182-183.
[3]梁平.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金屬材料工程專業[J].化工高等教育,2018,1,39-42.
[4]張渭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式建設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15,175-177.
[5]楊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五位一體”創新創業平臺建設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3,130-131.
[6]于清海.材料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幾點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4),47-50.
[7]高巧俠.高職教育產教融合運行機制研究[J]. 環球市場,2018,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