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瑞瓊
【摘要】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當今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口語教學,要推陳出新,創設語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塑造學生英語思維品質,增強學生英語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促進學生英語自學能力,這樣,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可得到具體的落實。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094-02
一、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要求將研制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核心素養”迅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詞”。而作為教育全球化進程中重要一環的英語學科教育,應該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本文通過對“核心素養”涵義的解讀,直面我國傳統的英語課堂教育的不足,探討如何在教學中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抓住英語教學的“核心”,改進課堂教學質量,改良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口語交流能力,從而逐步實現提高“素養”的目標。
二、什么是“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一詞,翻譯自英語“Key Competencies”。由總部設在瑞士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下簡稱“經合組織”)提出,英語是“Key Competencies”。從字面上理解,“Key”的意思是“關鍵性的,極其重要的”,“Competencies”的意思是“多項技能、能力、本領”,從實際內容來看,再結合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翻譯成“核心素養”更具時代感,一來,“核心比“關鍵”更能體現重要性,二來,“素養”比“能力”涵蓋了更為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發布。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可見,核心素養更強調教育的價值與功能。以文化為基礎,深刻理解人文文化與科學精神;強調自主發展,一方面健康生活,打好身體基礎,另一方面,增強自學能力;注重社會參與,要有擔當勇于承擔責任,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創新。
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涵義和構成要素
英語作為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世界最廣泛的第二語言,歐盟、最多國際組織和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之一,國際互聯網的通用語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的地位屹立不搖,在跨國、跨文化的溝通中,其重要性、普遍性日益增強。
2017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語言能力,就是指學生對語言的掌握能力,是抽象思維能力和靈活發音能力的結合。通過“聽、說、讀、寫、看”等五項基本能力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能正確理解他人表達的想法,還能運用恰當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觀點;
文化意識,就是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英語,去探索不同國家的文化,進行跨文化思考,尊重、接納多元文化,培養國際視野;
思維品質,就是要求教師通過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英語思考的習慣,主動涉獵各領域知識;
學習能力,教師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強化自學能力,培養以英語進行邏輯思考、分析、整合的能力,激發創造力,還能運用英語獲取各國的新知識,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四、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學習一門語言,口語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1.比較強調書面的語言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著重講解語法結構,單詞、句子及文章的理解,基本上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記筆記,真正的語言體驗、訓練和實踐機會極少;
2.比較習慣使用漢語進行輔助教學
由于身處漢語環境,教師自己也習慣于使用漢語來進行英語教學,造成學生無法感受英語口語的特點與魅力,容易失去興趣;
3.比較喜歡批評學生
口語的特點就是沒有那么注重語法,但很多教師偏偏就習慣于從口語中找語法錯誤,學生被指出幾次之后,就不再敢開口說英語。
五、如何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徹在初中教學中
1.增加朗讀時間,培養英語思考的思維品質
要想學好語言,必須從朗讀開始。朗讀可以增強語感,語感在語言學習中有很特別的作用。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通過朗讀,可使學生深度感受語言的節奏,提高聽力與口語的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步增強學生使用英語思考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朗讀的時間偏短,而且朗讀速度普遍偏快,造成很多鼻音、尾音都被漏發,不利于語感和興趣的培養。教師應該作出正確示范,以咬字發音清晰為重點,不求快,但求準,讓學生明白如何掌握朗讀的節奏。
2.課堂上演情景劇,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
以往的英語教學中,對于英語文化的講解都停留在字面上,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其中的內涵。
在培養“核心素養”的課堂上,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確定重點單元,介紹英語系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飲食、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這些文化。之后,可讓學生按照他們的理解,自行編排情景劇,凸顯英語的及時性和生活化,在實踐中鞏固認識,加深理解,逐步提高。
3.英語角進入課堂,全面提升語言能力
“啞巴英語”是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顯著特征,平時感覺閱讀量很大,詞匯量很多,但在實際交流中卻不知道該怎么表達,久而久之,缺乏勇氣開口,容易形成心理障礙,更不敢開口說英語。
在培養“核心素養”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定不同的主題,結合熱點新聞,如科技、體育、環保娛樂等,都可以作為討論的內容。在小范圍的英語角,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都能得到非常好的鍛煉,同時可以鞏固、拓展詞匯量,通過英語角的討論,還能培養學生的多元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4.因材施教,適性揚才,提高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
傳統的英語教育存在“一刀切”的思維和做法,對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按照統一的目標來要求,同時又重視優等生,忽略差等生,給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
在培養“核心素養”的課堂上,在學生逐步養成英語思維的前提下,在學生加深了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后,在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得到提高的基礎上,老師還可以因應學生英語能力的不同和興趣的差異性,規劃多元的英語課程內容,引入更深、更廣的英語教學素材內容,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能力,自行選讀。
六、結語
口語在我國初中英語教學中經常容易被忽略,但口語是語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理應受到高度的重視。在新時代,英語學科需要通過改進課堂教學環節,改善英語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塑造學生用英語思考的思維品質,加深學生的對不同國家文化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同步,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的培養。
[ 參 ?考 ?文 ?獻 ]
[1]經合組織:http://www.oecd.org/education/skills-beyond-school/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deseco.htm.
[2]《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http://www.scio.gov.cn/zhzc/8/4/document/1491185/1491185.htm.
[3]語感: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AD%E6%84%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