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昊陽
摘 要:癌癥是世界性醫學難題,癌癥疼痛使癌癥患者痛苦不堪。中醫認為,癌癥疼痛的病因復雜,病機有虛實之分,辨證分型豐富多樣,有內外兩種治療方法,但在治療標準化和療效及安全確切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關鍵詞:癌癥;疼痛;中醫;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治療方法
癌癥作為目前中西醫均無法徹底攻克的世界性醫學難題,不僅死亡率極高,還常伴有發熱和疼痛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尤其是疼痛,能夠在生理痛苦的基礎之上誘發心理障礙,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醫并沒有專門的文獻對“癌癥疼痛”進行系統論述,僅在《黃帝內經》、《千金方》、《諸病源候論》、《肘后備急方》、《血證論》和《外科正宗》等歷代經典著作中散見各種癌癥疼痛的描述,故目前中醫對“癌癥疼痛”的概念尚無統一的界定標準。
1.病因病機
中醫理論認為,癌癥疼痛的發生與飲食、情志、外邪和先天等多種因素有關,病位可在任何一臟腑,雖均以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但具體病因卻存在個體差異,主要分為虛證和實證,分別以“不榮則痛”和“不通則痛”為基本病機,多因虛致實,虛實夾雜,最終而成本虛標實之證。程海波等認為,正氣虧虛、飲食不節、七情內傷和六淫邪毒是癌癥疼痛的主要病因;于潔認為,癌癥疼痛的病機分為虛實兩種,其中實證是外邪入侵,正邪交爭,氣機升降失調,氣滯血瘀,脈絡瘀阻而成,虛證是癌癥日久,氣虛血弱,臟腑經絡失去濡養所致。
2.辨證分型
在中醫理論中,癌癥疼痛的病位和病因病機均存在個體差異,故不僅要對其進行病位分型,還要進行辨證分型。由于癌癥疼痛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辨證分型標準,導致辨證分型方法豐富多樣,但均以臟腑辨證和八綱辨證為主,也有從病性和疼痛部位等其他角度入手者。《中醫內科學》將癌癥疼痛大體分為陽虛、陰虛、血虛、氣虛和毒聚、血瘀、濕滯、痰凝、氣滯九型;朱愛勤等在此基礎上,綜合各家觀點,以病因、病機和病性等為依據,將癌癥疼痛分為寒凝結型、陰虛火旺型、血虧損型、氣虛餒型和毒蘊結型、瘀血內阻型、痰濕凝聚型、氣機郁滯型、邪內伏型、實內閉型十型。
3.治療方法
3.1內治法
癌癥疼痛的中醫內治法以治本為主要原則,適用于癌癥疼痛緩解期和疼痛較輕時,主要包括辨證論治、經方治療和驗方治療等治法,其中辨證論治是最基礎的中醫內治法,科學性強,適用范圍廣,雖然實際臨床效果不可控,但理論依據充分,安全性高,如尤建良分別用左歸丸合益胃湯、附子理中湯合右歸丸、六君子湯合四物湯、二陳湯合消瘰丸和柴胡疏肝散為主方治療脾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氣血虧虛型、痰瘀毒留型和氣滯血瘀型癌癥疼痛;經方治療是臨床最常用的中醫內治法,主要是以前人經驗為依據,隨癥加減,構建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方劑來治療疾病,療效較好且安全性高,如郝騰騰等用柴胡桂枝湯隨癥加減治療消化系癌癥疼痛,止痛效果良好;驗方治療是臨床常用中醫內治法之一,主要是以個人臨床經驗為依據,構建經過實踐驗證有效的方劑來治療疾病,療效顯著,如常敏毅用仙鶴六味湯治療各種晚期癌癥疼痛,治療有效率普遍較高,尤其是骨癌疼痛。
3.2外治法
癌癥疼痛的中醫外治法以治標為主要原則,適用于癌癥疼痛發作期和疼痛嚴重時,主要包括針灸、中藥敷貼和中藥熏洗等治法,其中針灸以其見效快和無毒副作用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癌癥疼痛的臨床治療,主要通過針刺調暢氣血,疏通經絡,使患者“通則不痛”,如楊鳳英等通過比較針灸和西醫毒麻藥治療癌癥疼痛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證明針灸可有效提高癌癥疼痛的治療有效率,并減少不良反應;中藥敷貼雖然也是中藥的辨證應用方法,但藥效更集中,提高了中藥的生物利用度,主要是通過體表腧穴及其相連經絡將中藥的有效成份直接傳遞到病變臟腑,迅速緩解臨床癥狀,如王芬等通過臨床研究發現,將具有溫經通絡、解毒散結功效的中藥敷于屬陰證的癌癥患者的疼痛局部,可快速緩解疼痛;中藥熏洗法與中藥敷貼的治療原理類似,只是在中藥敷貼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利用藥液蒸汽加快藥物的吸收速度,如丁蓉等通過比較中藥熏洗和芬太尼透皮貼劑敷貼治療腹部腫瘤伴癌癥疼痛的臨床療效發現,中藥熏洗能夠更快緩解疼痛。
4.存在的問題
在中醫治療癌癥疼痛的過程中,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但大多都局限于輕中度癌癥疼痛,對爆發性、頑固性和重度癌癥疼痛的療效甚微;不良反應雖然普遍少于西藥治療,但由于中藥自身的毒性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尤其是消化道反應;雖然中藥方劑靈活多變,但缺乏統一的療效判定標準,對存在個體差異的臨床療效的判定過于主觀化,不利于臨床推廣應用。
總之,從中醫角度來看,癌癥疼痛雖病因復雜,但以“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為主要病機;辨證分型雖多,但以病因、病機和病性為主要依據;治療方法有內外之分,急則外治其標,緩則內治其本,雖然規范化和標準化尚存在一定困難,但發展前景良好。
參考文獻
[1]趙芮,趙金龍,謝星星,吳施國.中醫內服治療癌癥疼痛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2018,34(11):54-56.
[2]徐浩,劉磊,樓招歡,張光霽.中醫“藥對”治療癌癥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0):4533-4538.
[3]吳喜慶,張敏.癌性疼痛的中醫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03):339-342.
[4]周杰.癌癥疼痛中醫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01):142-143.
[5]郝潔,楊宇飛.惡性腫瘤中醫康復的研究進展[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5,17(12):2485-2489.
[6]周麗鳳,姚梅梅.癌痛的中醫外治法研究進展[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19):84-86.
[7]龍建新.癌痛的中醫外治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14,9(08):257-258.
[8]杜欣穎,侯煒,王蘇.癌性疼痛中醫外治法研究進展[J].世界中醫藥,2011,6(06):54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