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銀
【摘要】?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橋梁,且能促進課程教育的專業發展。為了提高課堂提問在實踐中的效率,幫助拉近師生距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結合課堂提問的相關理論與自身教學經驗,就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提升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進行了思考,力求優化教學模式,實現課改目標。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提問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059-01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創造始于問題,一旦有問題,你會想解決辦法,而在這一過程中你會就發現獨立思考的可能性”。這表明在教學育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欲與提問欲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小學是學生基礎學習的起步階段,在課堂提問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思維成長與素養提升。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分析
課堂提問是最基礎的教學方式,通過師生互動、檢查學習效果、促進思維發展,鞏固課堂知識、糾正錯誤、彌補不足的教學行為。通過科學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和諧的師生氛圍中建立有序、高效的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提高創造思維與發展綜合思考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提問需建立在學生的身心發展基礎之上,首先,需要明確問題的引導性原則,通過對教材重難點內容的分析,教師需結合學生理解能力設置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學習中的重點知識,通過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由淺入深對知識進行解構與分析,以此加深學習記憶,積累更多有效信息。同時提問教學需遵循創造性原則,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很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提問時應結合學生實際創設豐富多變的提問內容,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此外,課堂提問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層次性,為了保障教學大綱的課程教育要求,教師應當設計多層次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取得進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小學數學提問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發現和提出問題”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之一。首先,傳統小學課堂教學未能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應當具備主體地位,教師也長期處于領導者位置,未能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展開提問,問題設置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不符合,部分問題設置過于簡單,學生很難感受解決問題的快樂,問題設置過難又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逃避心理。其二,部分教師對于提問教學的意義認識不明,在設置課堂問題時缺乏規劃,在教學中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打亂了學生原本的學習思路,影響學生思維連貫性,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對數學的碎片化知識缺乏整體認識,此外,提問教學占據課堂比重較多也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最后,教師為了縮短課堂提問時間,會有意識的提問水平較高的學生,忽視了其他基礎一般的學生,但水平較高的學生不能代表整個班級,導致教師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缺乏了解,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象嚴重。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針
1.結合新課改教學目標,制定高質量的提問手段
為了完成新課改教學目標,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維,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提升問題質量,實現課堂提問教學的高效性。首先,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教學基礎提問方式,摒棄脫離生活實際的提問內容,為學生設置具有一定難度的提問內容,應當結合相關理論知識的核心內容,設計出多種提問方案,明確提問的教學目標,并針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思考問題進行預設,在實際操作中靈活轉變提問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積公式時,我設置了如下問題:
(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梯形)可以拼成已學過的什么圖形?
(2)拼成的圖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梯形)的哪一條邊?
(3)拼成的圖形的高是原來三角形(梯形)的什么?
(4)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圖形面積的多少?
(5)怎樣來表示三角形面積(梯形)的計算公式?
(6)為什么求三角形面積要用底乘高除以2?求梯形的面積要用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再除以2?
設置從簡單到困難的問題內容,讓學生循序漸進展開思考,提高學習質量。
2.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創造問題情境,培養提問的能力。
提問教學模式適用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學科特質,教師應當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展開問題設計,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保障提問教學的有效性。
3.導入多種提問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的提問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提問方式也較為單調,通常是教師提問、學生解答,學生被動跟隨教師的步伐展開思考,自身缺乏主動提問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挖掘更多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展開思考,產生學習的積極性。現代教育研究中認為激勵式提問與發散提問、互逆式提問等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探究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利用小游戲、知識競賽等展開激勵式提問,讓學生進入競爭狀態,在高昂的學習熱情中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也有助于將抽象知識導向理論實踐。發散式提問內容全面、能夠有效展開新舊知識的銜接,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綜合思維能力?;ツ媸教釂栕寣W生結合問題結果反推問題內容,可以培養學生逆向思維,也有助于學生重視解題過程,深入鉆研知識內容。
[ 參? 考? 文? 獻 ]
[1]陳莉艷.淺談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2).
[2]王福濤.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8(13):81.
[3]劉彩靜.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4]林錦霞,黃建偉.面向學生發問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提問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