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鳳
摘 要: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領域正在進行著一場巨大的變革,其中偏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改革特別應引起人們的關注。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對于推進偏遠山區學校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教學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課堂互動更加頻繁,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小學數學;融合
在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長期以來存在著高投入低產出的低效甚至無效教學現象。為此教育者一直在探索提高教學效益的路徑。在小學數學學科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偏遠山區的小學也對信息化教學進行了廣泛的實踐探索與研究。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促進了新型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無論是在教學效率還是教學方式,亦或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革,進而提升了數學學科教學質量。
一、借助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教育界一直在研究有效教學的問題,其中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用最優的速度來完成教學任務,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偏遠山區學校的教師來講,更應該提升“效率”意識,從而使自己積極主動地想辦法提高教學的效率,以滿足和適應現階段我國對偏遠山區學校人才培養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尋找那些影響教學效率提升的因素,并借助信息技術來探尋有效的教學內容,開發有價值的教學資源。
在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觀察發現,教師通常要使用黑板進行板書,教師一筆一畫用標準的姿勢進行板書的過程,學生需要等待。當板書內容少時,學生等待的時間短一些。但凡教師要畫圖,而且需要一個一個分別把教學用圖畫在黑板上時,就需要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從而出現了極大的時間浪費,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也見效甚微。此外,通過黑板進行板書有很多地方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如有的孩子坐的位置比較偏,因此無法看到老師板書的內容;亦或教師邊畫邊對著黑板講述教學內容,此時很多學生都會無法看到教師身體擋住的板書內容,從而使學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聽懂教學內容。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偏遠山區的經濟水平得到了較大改善,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偏遠山區的學校也都配備了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從而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在偏遠山區的有效推進,特別是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融合,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如,在教授有關“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作動態的視頻課件,并在課堂教學中播放給學生觀看,從而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夠了解標準的畫角的方法,如果學生需要反復觀看,老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的回放功能一次一次為學生播放,而且可以邊播放邊講解,從而使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較大幅度地提升了教學效率。
二、借助信息技術,增強課堂互動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增強小學數學課堂上的互動行為,使數學課堂煥發活力,并增強學生的個性化體驗,還可以融洽師生關系,促進情感交流。在有效教學實踐探索的過程,我們發現有效而頻繁的師生互動可以促進課堂教學任務優質高效地完成。
偏遠山區的學生一般與教師溝通交流的情況不多,而且讓他們主動地與老師互動更是有一定難度。為了激發學生與老師互動的興趣,提高數學課堂上的互動,我們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在教授“有余數的除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已經編制了習題訓練課件,在推動學生主動計算的過程中,教師還使用多媒體播放了輕音樂,營造了輕松的氛圍,從而使學生樂于計算,樂于與教師互動。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使用電子白板的錄播功能,將學生計算的過程同步到大屏幕,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不同的計算結果,教師還可以使用大屏幕呈現兩種不同的計算結果,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使用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更加順暢,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連貫,進而使他們更加容易在課堂中收獲互動的樂趣。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在有效的課堂互動中優化了教學過程,順利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更新教學理念,給予專業指導
在偏遠山區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需要更新硬件設備;另一方面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有很多地方教育信息化推行的比較緩慢就是因為教師的理念比較落后,而且不容易轉變。分析原因,我們發現在偏遠山區的學校,教師年齡存在結構性失衡的現象,中老年教師居多,年輕教師非常少。由于中老年教師本身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所以轉變教育理念時常常受到習慣的影響;而且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年輕人,我們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幫助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緩解他們在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時的畏難情緒。
如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及上級相關部門提供的培訓,或者通過業余時間上網自覺學習制作課件的技術,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增強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能力。在培訓當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習那些使用頻率較高的技術,如電子表格的制作方法等,或者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新技術,以提高學習的效果。如在教授“梯形的面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要設計一個聲音軟件,當學生正確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教師要使用多媒體播放卡通人物的聲音,對學生做出鼓勵性的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學習如何使用新技術來制作聲音效果,這樣可以使他們學習起來更加有動力。
在我國的偏遠山區學校,數學學科教學一直存在“少慢費差”的現象,教師們做過很多努力,但效果一直不佳。自從偏遠山區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以來,教師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并探尋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契合點,探索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如何增強課堂互動,如何摒棄陳舊、落后的教育思想,樹立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偏遠山區學校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文瑤,吳靜.淺析教育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5(01):189-192.
[1]喬志軍.農村小學教育信息化環境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