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發友
摘要:近些年,我國教育和課程不斷改革,人們對素質教育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各種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層出不窮,都是為了促進教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賞識教育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沒收。它尊重學生的發展特點,能夠挖掘學生的潛力,發現學生的優點,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能夠使學生更樂于參與體育活動。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首先分析了賞識教育的概念及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賞識教育;小學體育;應用
體育是小學的基礎性學科,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提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得到重視。但是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之下,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較少,教師也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尊重、賞識、理解與愛,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不足,體育教學的效率比較低。基于此,將賞識教育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當中不僅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小學體育教學的現實要求所決定的。
一、賞識教育的概念及意義
賞識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長處和優點,給學生以鼓勵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開發學生的潛能,釋放學生的活力,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和價值。賞識教育本質上是愛的教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尊重,讓學生得到認可,獲得成就感,那么學生學習的動力就會更足。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實施賞識教育,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更好,想象力和創造意識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
二、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教師樹立賞識教育的意識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和協調者。賞識教育的施行者是老師,不是學生,教師應該形成賞識教育的意識。在過往的體育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學生成為了被動的聆聽者、執行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課堂中沒有發言的權利,沒有自主學習得到空間。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賞識教育的價值,并且真正地將賞識教育落實到教學實處。
教師要真正明白賞識教育的內涵和價值,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在課堂當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和學生要平等地相處和交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自由,與學生平等地進行對話,這樣學生在課堂中才真正得到放松,思維也更加活躍。第二,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以籃球運動為例,不同的學生適應的籃球教學方式和訓練量是不同的, 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征,使學生得到提升和進步。第三,要創新教學方法,進行賞識教育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要學會創新和反思,不斷優化自己的體育教學方式和方法。
2、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
《禮記》當中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只有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真正地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并在體育教學中創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相信學生,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完成訓練任務,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善于和學生做朋友,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教師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比如通過學習小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由探究和進行團體比賽等形式,這樣能夠使體育教學課堂更加寬松、和諧。
例如,在“足球”這一部分教學時,首先我在理論教學時給學生介紹了足球的基本知識,包括足球的起源、足球的基本規則等,我還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由發言,談一談自己對足球有什么樣的印象?有的學生說他十分喜歡貝克漢姆,有的學生說世界杯得到時候家人朋友會一起看球,還有的學生說我國的足球發展水平比較落后。在足球訓練時,我常常會和學生一起探究一些問題,比如如何進行更好地防守,單刀如何更好地射門。
3、利用藝術化的語言賞識學生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還沒有成熟,他們十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他們的心理比較脆弱,一旦被老師批評,心理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都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利用藝術化的語言來賞識學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學生對自己更加認可。
例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常會對學生說“加油,你是最棒的!”“你可以的。”“你很優秀”,通過這些話語來鼓舞學生。此外,我還會利用體態語言給學生傳遞信號,比如給學生一個女微笑,給學生一個鼓勵的擁抱等,這都是賞識教育的體現,都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更好地健全自己的人格,也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
總而言之,賞識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模式,理應得到重視。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將賞識教育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當中,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凱麗.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02):1-2+10.
[2]嚴順玲.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賞識教育分析[J].農家參謀,2018(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