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方興未艾,市場上商品琳瑯滿目,加上西方消費主義文化的滲透,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行為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大學生異化消費問題突出,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出于“虛假的需求”,不是滿足于商品的使用價值而去購買商品,更多的是出于一種炫耀、攀比的心理去購買,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占有欲,不利于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解決大學生異化消費問題,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大學生自身各層面進行共同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異化消費;解決途徑
一、異化消費
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異化理論以及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為我們分析當今異化現象提供了批判視角,就異化消費是什么,我們可以從馬克思提出的兩個概念出發去理解,一是馬哲上的“異化勞動”,二是政治經濟學上的“商品拜物教”,馬克思認為“異化”是對人性的扭曲和否定。參照馬克思的異化觀,我們可以對異化消費做出這樣的理解,異化消費是“異化”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上的一種不健康的消費現象,人們在消費過程中相互攀比,追逐時尚前衛和流行元素,商品不再是單純的滿足人的真實需要,人們在消費過程中主體性的喪失,使人的本質異化,也導致消費模式和社會結構的異化,影響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馬克思說:“我們龐大而多產的經濟,要求我們使消費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要求我們把購買和使用貨物變成宗教儀式,要求我們從中尋找我們的精神滿足和自我滿足?!比藗優榱诵腋:涂鞓范M是一種符合人性和創造性的活動,然而今天的異化消費卻背離了這些初衷,我們的消費更多的是受到外界信息的誘導,而不是發白內心的真實需要,這種消費是抽象的消費與幸福無關。不同的學者對異化消費有不同的界定,我們也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消費背離了自己的本質。
二、大學生異化消費
大學生在當今社會中擔負著建設同家的重任,受西方消費主義觀念的影響,大學生在消費時產生出一種“不消費就落后”的思想,消費觀念逐漸扭曲,淪為消費的奴隸,失去主體性和創造性,進而導致人的精神危機?,F代社會的異化現象凸顯了人性片面、孤立發展的一面以及人文精神的缺失,人們在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時,卻把精神和心靈推向了荒漠。
三、大學生異化消費的表現、原因
(一)大學生異化消費的表現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同北大師生座談時講到“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當代青年建功立業的舞臺空前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這句話深刻表達了黨對大學生的殷切期望。然而在當代大學生中消費異化現象嚴重,不健康的消費觀念不僅不利于大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而且不利于國家未來的建設,大學生消費異化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攀比性消費與從眾消費
攀比心理是人性的弱點,人類社會在古代是不平等的,不同階層的人總是通過穿著華美的衣服,吃精美的食物來顯示自己和別人的與眾不同以證明他們的優越性,這種攀比心理在當今大學生消費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大學生在進行消費時,攀比心理使他們臣服于商品的符號,而不是出自對商品的真實需要,從而形成異化消費。
2.盲目性消費和奢侈性消費
盲目性消費背離了人的內在本質需要,當今社會大量的商業廣告鋪天蓋地而來,不斷的誘使人們通過虛假的符號性消費去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大學生的消費不再僅限于商品的使用價值,更多的追求其符號意義,奢侈品的消費成為代表身份的重要象征。據了解,我國目前奢侈品市場繁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異化消費的體現,人們購買奢侈品也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大學生在購買商品時更多的追求品牌與時尚,忽視了商品的實用性,這種異化消費也將導致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3.個性化消費和情緒化消費
當代大學生站在時尚的前沿,要求標新立異的個性消費心理,使他們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消費觀念,不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和父母賺錢的辛占,一心想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按照自己的個性進行消費,其次,情緒化消費也很普遍,大學生因為一時的沖動毫無計劃地進行消費,造成金錢的浪費,加重大學生的生活負擔。另外,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導致他們情緒多變,當遭遇挫折時,他們習慣的通過購物、吃飯來宣泄自己的情緒。情緒波動成為他們消費的一種動力,在消費過程中他們往往更感性,從直觀出發,這種消費方式對大學生的成長及以后的發展不利。
(二)大學生異化消費的原因
關于大學生異化消費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其一,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其二,大學生自身消費存在的問題。
1.按照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經濟的發展,制度的變化必然導致人的思想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當前大學生的消費異化作為社會現象的一種典型表現也是當前社會環境,社會存在的一種反映。首先,改革開放,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消費不再滿足于生存資料的消費,消費異化逐漸產生,因此經濟的發展是產生異化的首要前提。其次,國家消費政策對人們消費行為的刺激和引導。隨著我國生產力的發展,物質財富得到極大豐富,然而我國的消費水平總體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南于我國傳統的勤儉節約消費觀念的影響,一部分人的消費觀念還比較保守。因此,基于我國消費內需不足,市場疲軟,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消費政策來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人們消費觀念從之前的節儉向奢侈的變化。
2.大眾傳媒、商業廣告對大學生的錯誤引導。在當今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商業廣告遍布在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可謂是無孔不入,林林總總的商業廣告讓大學生趨之若鶩,同時也催生了大學生消費異化的形成。廣告通過巧妙的娛樂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他們并不需要的產品。商業廣告和媒體總是潛移默化的引導人們的消費,大學生在消費中無形中受到影響。
3.從大學生自身來看,大學生主觀消費觀念存在很多誤區,大學生具有思想活躍、追求時尚、張揚個性、尋求他人認可等特點,在購買商品時,更多的追求商品的檔次,來表示自己的存在感和身份地位。大學生在消費中缺少自律意識,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作為大學生主要任務應該放在學習和提升自身的能力素養上,大學生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四、大學生異化消費的解決途徑
(一)國家和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面對當前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把核心價值觀融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關于為什么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這個問題,習近平主席指出,是因為青年的價值觀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義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培養十分重要。
在當前大學生異化消費的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尤為重要,必須用各種方法進行宣傳,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人大學生日常,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外化為行動。
2.加強社會主義市場法制,加強立法教育和社會監督
法制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治理國家不僅需要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更需要用法律規范約束人們的行為,面對當前異化消費現狀,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大對消費市場的整飭。政府加強對主流媒體的監管,凈化社會風氣,出臺相應的地方性法規,為大學生健康消費提供法制保障,依法治理大學生校同周邊消費環境,為大學生營造風清氣正的消費環境,使大學生校同真正成為適合學習,生活的場所。
(二)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當代大學生消費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說明了對消費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和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的應用性科學。高校應該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是健康消費觀念的教育,輔導員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應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消費道德,提升大學生的消費理念和審美能力。學校積極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消費文化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的熏陶。
(三)父母以身作則,傳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家風
“厲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南奢”勤儉節約是中華傳統的美德,在勤儉節約的教育上,父母應帶頭示范,以身作則,從小給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或多或少受到家庭消費習慣的影響。因此,在家庭消費中,家長應首先以身作則擔負起營造和諧好家風的責任,教育子女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引導子女健康消費,在言傳身教中使子女潛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的消費觀。
(四)大學生提升自我價值,樹立健康消費觀
如何克服異化消費,最根本的還是大學生加強主體意識,認識到自己的不健康消費行為,從而揚棄異化,回歸人的本質。大學生在消費中應該注重主體意識的培養,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并重,真正體會消費帶來的滿足感與幸福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充分認識到異化消費帶來的弊端,揚棄異化,理性合理消費,加強自我教育,培養理財能力,養成科學,合理,理智的消費習慣。
五、結語
消費是國家,社會,個人關注的熱點,當今在消費主義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消費異化問題也成為時代和實踐的重大課題。本文在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視角下研究當今大學生異化消費問題,首先分析了異化消費的概念,通過馬克思的“異化”觀來解釋何為異化消費,接著講到大學生異化消費,分析了大學生異化消費的表現,原因。最后本文重點從國家、社會、高校、家庭、個人等層面人手探索大學生異化消費的解決途徑,幫助大學生實現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并重,幫助大學生克服異化消費傾向,進一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促進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0.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5.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作者簡介:
趙丹丹,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