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昆 代沖 李珍
摘要: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分析了學校養成教育的內涵,列舉了當前中職生養成教育現狀,分析了造成中職生缺乏良好養成教育的多種原因,提出了實施學生養成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中職生??養成教育??培養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是這么解釋教育的: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學校素質教育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學習。事實上,學生的各項素質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而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反復的實踐養成的。好習慣是加速器,是助人騰飛的雙翼.
一、學校養成教育的內涵
學校養成教育大體包括心理養成、行為規范養成、學習能力養成、藝術興趣養成和其他素質養成。心理養成,人的學習能力及其他素質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當、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成功的概率更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
藝術興趣養成。實踐證明,藝術教育對促進學生智力發展、能力的培養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開好藝術課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而一般學生存在的對藝術的不同程度的神秘傾向,導致了對藝術學習的生疏和畏懼。所以,學校應成立專項的藝術教育管理系統,并結合實際構建系統、科學,具有鄉土性和層次性的藝術教育目標序列,發揮出藝術教育本身的優勢,校園的文化氛圍必將更加和諧。
二、當前中職生養成教育的現狀
(1)當代中職生處在一個身心、思維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普遍是留守學生,普遍存在著許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閱歷、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理表現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狹、難于與人交往、難于適應集體生活。其次,當代中職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差。具體表現為: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思想不統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觀情緒、沉淪情緒,學習和生活都存在著麻木狀態;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根本性的影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前部分家長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家庭教育能力有限,水平偏低,過分溺愛或專制都易使子女自私自利、唯我獨尊,進而集體觀念淡薄。
(2)源于學校。①對德育認識的偏差。中職生文化基礎普遍薄弱。在初中時由于成績差,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冷落,使他們失去了進取心,很少考慮自身的前途,消極對待、自暴自棄、自甘沉淪。②教育措施不得當。個別教師不重視師德修養,不能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對學習差或容易犯錯誤的中職生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有的教師甚至挖苦諷刺學生,體罰或“鞭策”學生等,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嚴重傷害。另外還有個別教師處理問題不能控制情緒,感情用事,方法簡單,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師生關系劍拔弩張,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而助長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3)源于社會。社會上還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一些消極因素。社會轉型時期的一些不良現象容易對中職生造成影響,容易導致拜金主義,崇尚有錢人的生活方式,只重物質享受,缺乏精神追求。導致部分中職生缺乏理想和目標,只講實惠不思奉獻,導致集體主義精神減弱,社會責任感淡漠。
三、實施學生養成教育的主要措施
(1)讓養成習慣規范化、具體化。學生,尤其是中職生,他們還處于較原始的感知階段,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并抓住先入為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把每年秋季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向學生們宣讀《中職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制定的《養成性教育學習手冊》等相關規范。
(2)加強監督.不斷強化。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的、細致的過程,不能寄希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如通過長期的反復宣傳、實踐,學生就能逐漸了解、熟悉校紀班規,繼而多數學生才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遵守,再而經過繼續的深化實踐,最終才能變成自覺遵守。
(3)全員育人制度。全體教師和管理人員都要全員育人。班主任要隨班聽課,掌握學生學習紀律和上課聽課狀態等問題,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和與學生交流;要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寢室,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文明習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教師要建立與學生談話制度,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學習問題,側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4)舉辦養成教育講座。學校在新生入學后,就采取講座的形式從思想教育、學習習慣教育、生活習慣教育、行為習慣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成才教育、專業知識介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采取嚴格的紀律約束,目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為學生的一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職業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養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循規蹈矩的機械模仿者,而是要造就歷史文明的傳承者、時代文明的建設者和創造者、道德規范的實踐者。我們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我們德育工作中的養成教育才會健康發展,也才會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建東.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養成教育的途徑[J].職教通訊,2004年05期.
[2]陸潤奎.關于中專學生養成教育的思考[J].云南教育,2002年21期.
[3]雷世平,姜群英.試論中專生養成教育[J].職教通訊,2003年01期.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書香校園、經典誦讀和職業養成教育’三位一體的職業學校‘立德樹人’模式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課題編號:ZJB1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