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
摘 要:以境入情是指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投入學習。情境教學近年來一直是一個熱點話題。實踐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一定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筆者基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本文中探討了一些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總結了一些方法,重點論述了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等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以期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生活;表演
受身心特點的影響,小學生在注意力集中方面表現出不足,如何在課堂一開始就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普遍對故事感興趣,所以在課堂的一開始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講一些故事來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此外,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營造一定的生活情境來加深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的理解。最后,筆者認為創設一定的表演情境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可以寓教于樂。下文就從這三方面來具體展開。
一、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導入
有趣的故事是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一定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名人故事等來將學生引入相關的課堂學習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投入課堂教學中。但是選擇或創編的故事需要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和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聯系,適合引用,而不能為講故事來講故事。同時故事還要是學生們樂于接受的。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來講故事,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來準備自己的故事,從而有效導入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學《長城》這篇文章時,在課堂的一開始,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之拉回到課堂中,筆者引用了這樣的故事導入語:同學們,坐好了,接下來老師要為你們講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就是孟姜女哭長城,不知道有沒有學生聽過呢?在很久以前,秦始皇決定要修建長城,征用了大量的農役,范喜良就是其中一員。他和孟姜女剛剛結婚沒幾天就要去修長城,后來因勞累而不幸死去,被埋葬在長城腳下,而孟姜女為了給丈夫送棉衣而來到長城后才得知丈夫已經去世了,她悲憤痛哭,把長城都哭塌了。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聽得感動不已,在這樣的情境中筆者乘機引出《長城》這一課,順利地導入了新的一課。
二、營造生活情境,加強理解
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系是緊密的,聯系生活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化繁為簡,使學生加深理解,洞悉本質。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創造一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會將生活與語文相聯系來進行學習。小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積累,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生活和語文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好地理解語文學習內容。
例如,筆者在教學《找春天》這一課的內容時,就帶領學生們走出了教室,去充分感受春天的到來,如,看一看柳樹抽出的新芽,看一看新開的小野花。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春天有了更深、更具體的感受。又如,在教學《昆蟲備忘錄》這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筆者為學生提供了蜻蜓、瓢蟲、螞蚱等昆蟲的標本,讓學生結合課文來思考不同昆蟲的特點,之后筆者還要求學生自己來做一份昆蟲的標本,去大自然中觀察不同的昆蟲。這樣的生活化活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到的內容有更好的理解。
三、創設表演情境,寓教于樂
小學生們喜歡看電視,看動畫片。根據這一特點,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設有趣的表演情境。實踐證明,很多小學生也是喜歡表演的,認為表演可以讓語文學習變得趣味無窮。在表演中學生可以體會人物角色的情感變化,加深內心體驗,在生動、新奇、有趣的情境中賦予自己對人物的理解。
例如,三年級上冊中的《司馬光》一文是文言文,講述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學習司馬光那種沉著、機智、遇事肯動腦筋的優秀品質,筆者在還沒開始學習之前為學生設置了這樣的情境并讓學生表演:即讓學生兩兩分角色扮演,一個學生扮演司馬光,另一個學生扮演被困的學生,讓學生思考怎樣來使自己的伙伴脫困,并表演出來。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積極發揮,也想出了不同的有效方法。之后,在學習課文時,學生更容易地理解了司馬光的做法,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的字詞句。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創設相關的情境,讓學生更加投入地進行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創設的情境必須具備趣味性以及實效性,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和身心特點的前提下采用故事情境、生活化的情境和表演情境等,來促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語文學習效果。筆者總結的三種情境教學方法的運用希望能夠為一線小學語文老師提供一定的參考,促使其創新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立娟.創設情境教學,提升小學語文生態課堂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37.
[2]吳海霞.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