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琳
摘要:一切景語皆情語。古詩以景語為主要描寫手法。在教學中,針對古詩具有意境美、音樂美和形象美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創設情境,根據景語引發情語,把景語轉化成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扣動讀者心扉的情語,從景語之中領悟情語,進入優美的意境,形成鮮明的形象或畫面,品味、感受詩人表達的情感,體會中心,從而達到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思想教育相結合、豐富表象和提高思維能力同步進行的目的。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環節中,教師們以教材內容為中心,從其闡述的故事內容和具體的創作背景方面實現合理性課堂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們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古詩內涵,以及借助意境的還原和鼓勵學生們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豐富學生們的情感體驗,逐漸感受到古詩的藝術美和意境美。另外,教師們引導學生們從整體上對古詩進行回味,增加學生們對古詩的整體感知,逐步實現景物、情感與形象的有機結合,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進行熟練掌握,促進學生們語文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什么是情境教學
情境指的是人們利用語言、實物或者是音樂,人為地創設一種真實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引導學生融入到環境中進行真實體驗,從而塑造學生的人格、陶冶學生的情操,最終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學法體現了現代教學的互動思想,具有很鮮明的時代特征。情境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應用于教育事業,而且對其他領域也具有指導意義。
二、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因為情境教學法的特點是利用各種道具創造一種真實環境,通過音樂創設情境,生動地表現現實生活,給人以啟發和享受,觸動人的心靈,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真實生活,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在語文課堂上通過模擬真實的場景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的狀況,然后通過教學進行對比,會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學習的水平和效率。
三、如何在古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
1明確情境創設途徑
1.1古詩內容。在古詩情境的創設中,教師們以古詩內容為中心,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創設合理性的古詩情境,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時,教師們結合古詩的類型選擇相應的情境創設方式。
比如,對于敘事詩、即事抒懷詩的情境創設,教師們借助互聯網相關教學資源,對內容相關、情感類似的故事進行篩選和收集,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實現古詩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們通過故事情節逐漸進入到古詩的意境中。例如,在《游子吟》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們以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們了解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引導學生們在故事情節中真實體會到母愛的偉大,進而利于學生們更加準確的把握古詩意境和情感。另外,對于借景抒情和山水田園詩的情境創設,教師們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教學優勢,向學生們展示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學生們直觀的體會意境美。例如,在陶淵明《飲酒》的教學中,教師們以豐富多樣的圖片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們直觀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靜穆和淡遠,以及通過具體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們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真切地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
1.2古詩背景。在小學古詩教學環節中,學生們對古詩情感的把握能力和古詩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教學重點,古詩創作背景是體會古詩情感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師們結合古詩創作背景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們掌握詩人的人生經歷和時代背景,進而提升學生們對古詩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杜甫《絕句》的情境創設中,教師們首先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古詩的創作背景和時代背景,讓學生們了解到當時安史之亂已評定,杜甫在好友的幫助下居住于城外風景優美的草堂,心情舒暢即創作出這首古詩,為學生們對古詩情感的把握提供理論依據,同時讓學生們體會“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情境。然后,教師們向學生們提出“如果自身處于古詩中所描繪的情境中,會有怎樣的心情和情感?”,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和探究,進而營造合理性的古詩情境,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們可以通過古詩遷移的方式來實現情境的創設,在相同經歷的條件下詩人所創作的古詩會具有相同的特點,教師們引導學生們將其與自身所學的古詩進行聯系和遷移,快速的理解和把握詩人的情感,促進學生們古詩鑒賞能力的提升。
1.3反復朗讀,再現意境。
古詩讀來瑯瑯上口,鏗鏘動聽,扣人心弦,這就使古詩具備了音樂美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古詩的這一特點,反復朗讀,在節律音韻中再現意境,使讀的人和聽的人都沉浸在詩的情境之中,從而達到藝術感染之目的,教學成效較好。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詩押ong韻,音調抑揚交替,平仄錯落有致,讀來悅耳動聽,給人以愉悅的感受。詩人那種自然景物之美形成的悠清、怡然的心情躍然紙上,讀后讓人陶醉。又如,陸游詩《示兒》,全詩以低沉的仄聲入詩,格調悲涼愁傷。在朗讀中,如能再現出詩中那種緩慢、凄婉、低沉的格調來,特別是后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時,以抒情節拍配合(可以用手敲打桌面),突出緩慢低沉的韻律,營造逼真的情境,教學效果會更好。詩人那種至死不忘收復失地、光復中原的愛國情感,如余音繞梁,久久縈蕩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2優化情境教學環節
2.1意境再現。在古詩情境教學模式下,意境再現教學環節的開展,在培養學生們語文基礎知識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們感受到古詩意境美,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同時,古詩意境的再現,充分發揮出藝術渲染的作用,不斷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深刻體會古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比如,在白居易《暮江吟》的情境教學環節中,教師們首先從古詩韻律方面進行分析,讓學生們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平仄交錯、音調抑揚頓挫的特點,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教師們采用對比性的教學方法,產生強烈的思想情感基調的反差,促進學生們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陸游《示兒》中,以仄聲入聲,奠定了悲愴、蒼涼的感情基調,教師們引導學生們結合自身對古詩韻律的感知,感受詩人創作中的低沉情感,不斷提升學生們對古詩內涵的把握,促進語文課堂古詩教學效果的提升。
2.2想象回味。在語文古詩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開展是為了彌補學生們想象力和基本素養不足的問題。所以,教師們借助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們從整體上對古詩進行回味,進一步增強學生們對古詩的體會。
比如,在《詠柳》的情境教學環節中,教師們首先引導學生們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對春天到來之際柳樹剛發芽特征的想象,然后到柳樹發芽之后的快速變化,不斷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自身的想象和聯想感受到春天柳樹生命力勃發的景象,進而提升學生們對古詩意境的體會。除此之外,教師們對情境教學模式的結尾進行完善,引導學生們結合自身對古詩整體性的認知,對其中所蘊含的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烘托、襯托等多種表現方法進行總結,對情境教學進行有效性的總結。比如,在《望廬山瀑布》的結尾教學階段,教師們以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各種各樣的瀑布圖片,引導學生們與古詩中所描寫的瀑布進行對比,進而引發學生們對古詩進行整體性的回味,進一步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打造高效的古詩情境教學模式。
四、 結語
小學語文古詩大部分是以一定的景物描寫、生動的畫面描繪來表達中心的,古詩或以景抒情、或以景寓情、或情景交融……總之,情與景、與境、與詩人的感受是水乳交融的。因此,創設情境、抓住古詩的特點教學,是一種較理想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嵇娜.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施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22).
[2]陳月琴.小學語文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7(3).
[3]麻建芬.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