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數學學科一直以來都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組成科目,可以說數學學科課堂教學質量的好與壞,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階段教學的總體效能,因此,數學教師要充分的認識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必要性,進一步強化教學實施,并全面的進行有效教學的探索,以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進一步滿足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的美好需要。本文將就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開展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
開展有效教學探索一直是數學教師的主要工作任務,也是新形勢下進一步貫徹新教學理念的必然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以敢為人先的氣魄進一步推進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完善,而本文將從給予良好學習體驗、全面注重培優補差、不斷優化教法使用等三個主要的方面,就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策略進行研究和探索。
一、開展有效教學,要給予良好學習體驗
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以往那種粗放式與被動灌輸式的課堂教學,而是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小學數學教師要精準把握新課改的實質,進一步推進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滿足學生在課堂的美好學習需求,助力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一方面,數學教師要積極地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引入一些小活動、小游戲,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不斷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小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交通工具調查活動”,如讓學生4~8人一組,一起就同學放學回家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進行調查,如一名學生“采訪”一下學生在放學回家時是乘坐公交車車,還是步行,又或者說是坐地鐵,并讓另一名學生對采訪的數據進行清晰有條理的記錄,并一起就這些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合理的制作成條形統計圖,最后讓學生比一下哪個小組制作成的條形統計圖最正確、最美觀,并向學生分享制作經驗,從而在這種小活動中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了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進行逼真有效的數學內容展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開展有效教學,要全面注重培優補差
不同的學生在個性特征、學習能力、基礎知識儲備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使得班級中既會存在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也會存在一些學困生,而且即便是每一個學生個體也會對不同模塊的知識內容掌握的程度不均衡,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注重培優補差,以真正的幫助每個學生成長和提升。例如,在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節內容時,一方面,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為學生提出差異化的學習要求、設置有難度區分的學習任務,如對于學困生應以學習基礎知識為首要,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則要在掌握基礎知識內容的同時,根據自己的學習余力有選擇的學習難度更高的數學知識內容,而對于提高層次的學生則要求學生在全面化掌握理論性內容的同時參加一些契合教學主題的實踐活動,如在學習了該節課的內容后,教師不妨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搜尋一下小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從而更好的來感受小數引入的作用和意義,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要針對特定的學生個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如某位學生在該節課的學習中對于小數的意義理解的比較好,但是對于小數的性質掌握的不夠好,教師在指導中就應當強化對學生薄弱環節的指導,從而進一步優化課堂的教學。
三、開展有效教學,要不斷優化教法使用
教學方法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托,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也一直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必須要進行充分考慮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持續對課堂的教學方法使用進行優化和改進,從而讓教法的創新和優化全面助力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小節知識內容時,教師要改變以往那種單一的口授法實施教學的現狀,如可以采用講練結合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在向學生講授一部分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算理算法知識內容后,為學生設計幾道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該節課的學習印象,助力課堂的高效教學。又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二)》小節內容時,可以借助微課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向學生動態化的演示圖形的運動,讓學生更為清晰明了的感知物體的運動,從而助力課堂的高效施教。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貫徹素質教學的理念,給予學生較為良好的學習體驗,全面的注重對學生的培優補差,同時還要不斷的優化教法的使用,以有效的破解制約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瓶頸環節,進一步把握小學數學課堂高效施教的基本路徑和基本規律,全面的助力小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未來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春蓮.重視體驗,發展素養——析小學數學有效教學[J].華夏教師,2019(18):59.
[2]劉桂華.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