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學斌
核心素養指的是,同職業上的實力與人生的成功直接相關的、涵蓋了社會技能與動機、人格特征在內的統整的能力,它是當今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風向標、主基調。核心素養是基于信息化、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對人才培養需求變化,由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其目標是解決如何培養能夠在復雜多變的未來社會獲得個人成功、促進社會進步的時代新人問題。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是教育改革的一個戰略問題。
SWOT是一種戰略分析方法,通過對被分析對象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得出結論,通過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來清晰地確定被分析對象的資源優勢和缺陷,了解對象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從而在戰略與戰術兩個層面加以調整方法、資源以保障被分析對象的實行以達到所要實現的目標。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分別代表: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遇)、threats(威脅)。
中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同樣需要從對內容的關注轉向對學習結果的關注,從對教材、標準的要素關注轉向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功能的關注。在“核心素養”框架下,指導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亦應是時代的需求。筆者試圖用SWOT分析法思考中等職業教育里的“核心素養”培養問題。
一、strengths(優勢)
1.學習目標的契合。素養的突出特征在于個體能夠完成各種現實中的真實任務,解決真實問題是關鍵的學習活動。職業教育最典型的學習就是基于真實職業任務的學習。學習者需要學習解決職業中(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實踐中會有陳述性知識的認識,會有概念性知識的形成,會有專業技能等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還會通過反思改進效果參與元認知過程、提升自身學習。
2.學習模式的匹配性。職業教育最常用的學習方式如項目式學習、問題式學習、設計學習等都是核心素養倡導的范式。面向21世紀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習方式由笛卡爾理性主義認識論向杜威經驗主義認識論的范式轉型,“探究”“實踐”“建構”是主題詞。知識情景化,成果應用化,學習自主性,學以致用性等,都決定了核心素養教育一直蘊含其中。
3.學習內容的支持。職業教育不僅培養學習者的專業技能,也培養學習者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如,有效溝通、團隊合作、目標管理、企業生存、創新創業等。美國企業界和教育界共同提出的21世紀型能力:4C,即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Communication skills 溝通能力,Collaboration 團隊協作,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創造與創新。這些課程在職業教育領域都有涉及。
4.學習內容的靈活性。相較于普通教育的學業壓力和課程標準與教材的統計性,職業教育有很大的自由度,有較寬廣的探索空間?;诤诵乃仞B的課程改革和課堂改革在職業教育領域推廣較為容易。
二、weaknesses(劣勢)
1.教師的認知與能力。職業學校專業教師主要是從非師范專業招聘,他們的教育學修養比較缺乏,雖然在考取教師資格證時也修習了教育學和心理學,但多數僅限于陳述性知識和概念性知識。在教學中更注重專業學科的培養,注重知識的傳遞,沒有主動運用最新教育學理論去指導教學行為的意識,特別欠缺培養學習者元認知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年齡層次與認知水平的差異。職業學校學生興趣、知識層次、性格、生活經歷、行為習慣、心理狀態等各方面差異性較大,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很難兼顧。學習的主體終究是學習者,個體巨大的差異為教學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核心素養依序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小學階段是奠定各項基礎素養的重要階段,關注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等應具備的基礎素養,初中階段是身心發展、自我探索與人際互動面臨轉變與調適的階段,高中著重提供學生學習銜接、身心發展、生涯定向與準備所需具備之素養。如果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沒有相應的基礎,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面臨的問題就會比較多。
3.研究的欠缺。目前核心素養課程方面的研究主經集中在普通教育,理念和理論層可以相通,但應用層需要有典型性的研究。在專業課程中如何培養核心素養,需要相應的研究。
三、opportunities(機遇)
1.大環境推動。近年來,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理念在世界上得到了深化,核心素養也被納入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討論領域,相關課程已經被開發并應用于高等教育階段。我國也在某些方面2014年啟動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并建構了三個維度、六個素養、十八個基本要點的框架,相關的研究也比較大。從官方到民間都在推動。
2.中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要求。中等職業教育要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必須以培養核心能力為基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當前教育部正在規范人才培養方案,人才標準、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標準等系列標準的建立必須建筑在核心素養培養之上。
3.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推動?,F在的職業教育都強調“理實并重,德技雙修、身心兩健”,在某些維度上與核心素養理念相向而行。在強化這些先進職業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也有一些課程融合、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可資借鑒。如源于我市的職業素養教育,既有內容方面的借鑒,亦有教學形式方面的參照,更有教育理念上的探索。
四、threats(威脅)
也許用威脅一詞不是很恰當,但也可以這樣理解,即制約中等職業教育開展核心素養培養的一些不利條件吧。
1.教師隊伍的觀念與能力。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的發展。很遺憾的是,在職業教育里,核心素養于廣大教師還是一個新鮮名詞。職業教育要擺脫“培養一技之才的勞動者”,需要教師改變的東西太多。從關注教材到關注學生,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從關注就業到關注人的發展,從專業能力到職業能力再到社會能力的培育,都對教師提出了挑戰。從思維到意識到行動都需要自我革新的精神。
2.現階段的人才需求與創新型人才之間的差距影響職業教育。在中國尤其在東莞,生存眾多的中小微企業對學生操作能力的過分要求導致職業教育在文化基礎這一塊有所削弱。而學生對操作技能的習得理論還停留于條件反射。個體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發揮不夠。
3.核心素養肇始于深化課程改革,優化于國際經驗借鑒,完善于本土理論構建,落實于學校課程實施。這幾塊領域都欠缺成熟,也是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觀望的原因吧。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培養核心素養任重道遠,需要學校的頂層設計,需要專家的理論指導,更需要教師的自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