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養
【摘要】本文結合學校構建“一校一品”——“梅品文化”辦學特色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特色辦學,質量立校,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語文學科中,通過加大力度、注意深度和伸展廣度等三方面開展教學實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文化,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四有”新人。文章希望能為相關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文化自信;梅品文化;辦學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語文學科作為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之一,不僅傳承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明,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幾年來,學校結合地域實際,精心選擇“傳承梅品精髓,豐厚人文底蘊”的“一校一品”為辦學特色切入點,把梅品與學校發展、德育管理、教育科研和新課程改革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以梅品文化為核心的辦學特色理念。語文學科教學有獨特的優勢,堅持做到加大力度、注意深度和伸展廣度等方面,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培養學生有如梅的“清雅俊逸”、高風亮節、堅韌不拔、奮勇當先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實施梅品文化傳承育人的學校特色辦學理念。
一、加大力度,挖掘“梅品文化”教學內容
語文課本中,有毛澤東《卜算子·詠梅》、陸游《卜算子·詠梅》、林逋《山園小梅》及王安石《梅花》等課文,“梅品文化”思想內容十分突出。在學習這些課文時,重點引導學生誦讀,甚至背誦、朗誦,深入理解文章所寄寓的思想,對學生進行生動深刻的“梅品文化”教育。
例如,講授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一課,做好課前預習引導,課堂進行深層次講解及分析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詞人深刻描繪梅花的形象,是具有強烈的政治涵義。當年我國遇到了自然災害、中蘇論戰等多重困難,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受到巨大壓力,外困內憂,新中國面臨嚴峻的考驗。“已是懸崖百丈冰”正是當時政治環境的真實寫照。毛澤東眼光獨特,通過以梅喻志,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決心和雄心,在逆境中決不屈服,勇敢地戰勝困難,直到取得最后勝利。即使“已是懸崖百丈冰”,也有“猶有花枝俏”。中國共產黨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全詞突出表現了梅花鋼鐵般的意志和錚錚傲骨迎風冒雪,默默開放,真真切切象征我們革命前輩的頑強不屈、勇于拼搏的精神。相對于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灑脫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政治內涵稍遜一些,但其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巧借自身遭遇與梅花巧妙結合,通過梅花比喻自己即使人生坎坷,也絕不媚俗的堅貞,來表達他飽滿的愛國熱情,激勵了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通過加強引導,端正教學思想,大力挖掘“梅品文化”教學內容資源,加大對梅品文化的認知,賞析不同歷史時期的深刻含義,進而對學生的傳統文化認識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注意深度,挖掘“梅品文化”教育實質
語文學科加強“梅品文化”思想教育的深度,可以針對教學實際,舉一反三,讓學生理解愛國愛民,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深度挖掘“梅品文化”教育實效。
教學《竺可楨》時,引導學生通過老科學竺可楨“事實”,讓同學們“感受”:如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到北海公園觀察,總結物候變化:溫度表磨壞了衣口袋的蓋布;70多歲還到野外考察;臨終前一天還作天氣記錄;對不是自己觀察的數據還特別注字說明等事實,學生們“感受”竺可禎持之以恒、實事求是的求學態度和熱愛科學、為祖國奉獻終生的精神。
事實? ? ? ? →? ? ? ? 啟示? ? →? ? ?精神
23年如一日……? ? 持之以恒? ? 熱愛科學
70多歲還到……? ? 執著追求? ? 獻身祖國
注明“局報”二字……? 實事求是
接著,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我國還有哪些像竺可楨那樣熱愛祖國、勇攀科學高峰的科學家。學生們都爭著講述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等事跡。我又講述了一位曾受“四人幫”迫害而到外國任教,最后拋棄安逸生活回到祖國執教的老師的故事:“給黃頭發的孩子講課,心里不是滋味,我要把知識奉獻給黑頭發的同胞。”這些生動的事例,也會更有深度震撼,為同學們培養梅品文化的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夯實基礎,更進一步啟發學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學好本領的決心。
三、伸展廣度,挖掘“梅品文化”教育形式
語文課進行“梅品文化”教育,除了在課堂滲透外,還應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平時與假日結合,以擴大其范圍,增強其教育效果。
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抓起:一是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主要是推薦“梅品文化”讀物,提高閱讀興趣;二是課外寫作指導,指導學生觀察,寫好日記,辦好黑板報、墻報、手抄報等;三是課外聽說指導,如舉辦“梅品文化”為主題的故事會、演講會;四是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參加社會調查等,把”梅品文化”和愛家鄉統一起來,提高學生”梅品文化”覺悟,增強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如在操場斜坡師生共同構筑石梅圖《怡花石》,教學樓共同繪描“梅花園”,墻壁上張貼梅花詩、梅花圖,使校園古樸逸人,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氛圍,梅品文化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融為一體,貫穿課前、課中、課后,以活動為載體,認真開展各項活動、競賽,培養團隊意識和吃苦耐勞、不怕嚴寒的拼搏精神,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于綻放的快樂的人生理念,展現文化自信。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更要善于從課文實際、學校實況出發,生動形象地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梅品文化”傳統,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