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香
【摘要】 ?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最為高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學科課堂教學,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語文學科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對德育知識的滲透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年級課本教材中學習園地與教材文章內容中都富含有豐富的德育知識,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思想道德的養成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到一起,讓一年級小學生獲取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思想道德的熏陶。本篇文章基于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展開深入的探討研究,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一年級 德育教育 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123-01
引言
小學語文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同時他也是民族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具備獨特而又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
一、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現如今學生多大多是在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溺中長大的,受到家庭教育與生活結構的影響,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家庭當中養成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如:過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生慣養的日子。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新時代的兒童從小就處于優良的生活條件中,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也就導致一些學生存在意氣用事、沒有耐心等不良行為習慣。傳統教學中大部分老師在教學時是只管“教”,而不管“導”,課本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勞、美的和諧發展。
二、在小學一年級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具體途徑
(一)在生活場景中為學生傳授德育知識
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弱,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與德育知識傳授時也要注重方式方法,看圖說話與情景模擬教學能夠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進行良好行為習慣與思想道德的培養。
例如,在一年級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專門開設一堂生活禮貌用語主題課,運用情境創設、模擬練習、圖片展示的方式,讓一年級的小學生掌握更多的禮貌用語。我們以打電話的禮貌用語為例,在正式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先叫兩名同學模仿一下日常打電話場景式,此時學生表現的大多是家長或者是身邊大人打電話時的樣子,會存在許多不正確的地方。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一個正確的接打電話的方式,以及基本的接聽電話的流程圖與禮貌用語。隨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場景,讓學生兩兩成組進行模擬練習。讓學生懂得打電話與接聽電話過程都要講文明。學生在練習打電話的同時即學習到了禮貌用語,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日后學生在打電話時也會注重禮貌用語。
(二)在識字教學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
一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幾乎每一堂課堂中都要反復的指導學生識字,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可以對學生進行長時期的德育教育,循序漸進的加深學生的認識與理解。
例如,在講解《操場上》這一篇文章的相關知識時,在這篇文章當中涉及到了“打”字,一年級小學生在認識一個文字,必然要對其進行組詞造句,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打”字進行組成。這時就會有一些小學生組詞為:打倒、打罵等詞語,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們進行正確的道德引導,當學生說出這些詞語時教師可以反問學生打罵、打倒這些行為對不對,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隨便打罵別人嘛?有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們就會認識到這些行為都是不正確的,不能這樣進行造句,學生很快就能造出:打魚,打水等詞語。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一些事物不能對其進行正確的、清楚的認識,這時就需要語文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其進行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建設,這樣既能像學生傳授了語文知識,又能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可謂一舉三得。
(三)將德育教育落實到文字寫作上
對學生進行識字與組詞練習之后,教師就要通過一些方式將其落實到實處,日記寫作就是一種落實的方式,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進行長篇大論的寫作是不可能的,這時教師可以允許學生運用拼音標注與圖像的方式進行記錄。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日記的方式將生活小事記錄下來,一開始教師只要求學生記錄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一年級的小學生記錄的內容大多都是與父母出游、幫父母做家務、如何度過周六日與節假日。當教師在學生日記當中看到學生記錄做家務、愛勞動的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寫上鼓勵的話語,如此一來即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孝敬父母愛勞動的優良品質。通過初期學生記錄生活開始到后期觀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可以是記錄新聞當中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是記錄學生生活中自己看到的、觀察到的事跡,通過事件的記錄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德育知識滲透的形式、途徑是多種多樣,作為一名一年級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語文學科教學,積極探索、積極參與教改,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積極認真地進行德育滲透。
[ 參 ?考 ?文 ?獻 ]
[1]趙建成,石云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24+135.
[2]徐娜.小學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的現狀和改進措施[J].亞太教育,2015(0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