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書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早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要想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創新和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將數學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從而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以發展,綜合素養得以提高。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優化;互動
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調動,重視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要求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促使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維得到培養和發展。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先進的教學媒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增強師生互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展自主、合作探究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通過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促使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最終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一、運用先進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在此環境下,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了司空見慣的事情。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教學展示,相比傳統的單一的講課方式更加生動、想象,也更受學生喜歡。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與時俱進,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媒體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來為數學課堂增添活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畫軸對稱圖》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來動態展示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了幾幅軸對稱圖形,然后動態地將圖形進行折疊來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并啟發學生思考圖中某一點的對稱點應怎樣畫出?已知點和對稱點的坐標之間有什么規律?等等。這樣,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靜態的數學知識用動態的視頻來直觀展示,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
二、增強課堂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良好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互動的、交流的。但是,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上教師處于絕對權威和主導的地位,使得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死板,課堂氛圍沉悶、壓抑,學生在被動的學習模式下難以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利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層層遞進的問題等與學生產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究,感受和體驗學習的形成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使得課堂教學活動得以在持續、熱烈、活躍的氛圍中順利進行。
例如,在學習《直線、射線和線段》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與學生產生互動交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上,我提出問題:經過一點能畫幾條直線?經過兩點能畫幾條直線?然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并說明原因。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學生立馬就能找到答案,都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與學生產生了互動和交流,促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調動。
三、開展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更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主動探究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方法的桎梏,用探究式教學來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而將自己當做學生探究道路上的引導者,及時引導和點撥學生進行高效的知識探究,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通過自主閱讀、動手實踐、總結歸納等方法來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橫軸、縱軸、原點等知識,掌握用“坐標”來表示平面內點的位置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積極發現、主動思考,來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這樣的探究式教學不同于傳統的灌輸式講解,充分強調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自主探究中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四、加強實踐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就必須讓學生養成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然而,教師要想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進行實踐應用,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思維在理解、運用中得以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將實際問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問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式,并運用逆向思維來擺脫和突破思維定式,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得以強化,并向著多元化發展,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例如,在學習《統計調查》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通過將實際問題引入數學課堂,加強實踐教學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上課伊始,我首先提出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怎樣調查一個家庭一年中使用的垃圾袋個數?一斤大米有多少顆米粒?怎樣調查某一商品上市后的銷量是多少?并引導學生思考究竟該運用怎樣的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我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并通過實踐活動來驗證猜想。這樣一來,經過一系列的思考、猜想、實踐活動,不僅促使學生學會了抽樣調查,養成了用數據說話的意識和習慣,而且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交流中得到了發展。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新課標要求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一定是現代的、科學的、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和影響的。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鉆研新課標,從課程標準的實際要求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征,運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來不斷創新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意識和能力得以提高,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進而促使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得以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明忠.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8).
[2]王芳.優化教學設計,放飛學生思維——談初中數學教學設計[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