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昕
摘 要:數學是具有高度邏輯性的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相應的知識技能,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才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貫穿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以體現數學教學的學科特色。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是小學課程中的必修科目,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根據學生的知識積累、理解能力、學習規律等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學習本身對邏輯思維有很高的要求,通過邏輯思維的引導,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小學數學中經常用到的邏輯思維方法有演繹歸納法、分類法、綜合分析法、概括抽象法。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精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過程中的啟發性,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循序漸進,建立邏輯思維培養意識
小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融匯邏輯思維的培養意識。隨著學生的年級變化,思維模式也會隨之改變,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邏輯維發展的黃金期。教師要善抓機遇,提高學生思維的培養效率。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剛剛學習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基本數學概念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如教學生認識“輕、重、大、小、長、短”等,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出發點,也是幫助學生建立思維邏輯的基點。隨著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要進一步強化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如觀察、探究、對比、提煉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運算原理,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在邏輯思維幫助下,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形成強大的思維動力,這樣才能將邏輯思維意識轉化為邏輯思維能力。
二、注重啟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融合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講解、課后習題設計、復習預習中都要關注學生邏輯思維的提升。譬如在課堂提問中,學生不僅僅要說出正確答案,而且還要闡述自己的分析思路,能夠說出完整的思維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眼到、心到,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有效性。教師發現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問題后,不要急于幫助學生找出正確答案,而是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反思,認識到錯誤的根源在哪里,通過認識錯誤、分析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掌握數學思維方法,同時還有利于學生保留經驗,在后期學習中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在學生完成基本學習任務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思維過程進行梳理,進而找出其中存在的數量關系,讓學生嘗試能夠找到更簡便、更高效的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加強學生邏輯思維的靈活性,幫助學生建立更活躍的邏輯思維框架。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化教學找到“九九乘”規律,引導學生認識到除0之外的個位數與99相乘,都會有一個鮮明的規律,如3×99=297、4×99=396、5×99=495……在學生掌握這一規律后,教師可以設計“數字爬梯”游戲,分別計算出其他數字與99相乘的結果。學生們通過游戲探究和知識拓展,發現了“如果是N個9,結果中間就(N-1)個9”這一規律,并舉例“999999999×6=5999999994;999999×8=7999992”等。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并尋找其中的數學的知識規律,這就使應用邏輯思維的典型案例。
三、靈活演示,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小學階段學生更側重于感性思維,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特點,將感性思維基礎上融合邏輯思維,從而形成思維梯度,降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短視頻、微課件以及實體教具輔助教學,將抽象的知識概念形象化,這樣更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減少學生對抽象思維的抵觸性,主動去運用邏輯思維。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模式,合理安排不同教學步驟,在數學課堂積極應用現代教學技術,如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從而促進邏輯思維的轉化作用。
例如在學習“圓柱體表面積”的過程中,無論的計算原理還是計算過程都有一定難度,學生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分析數量關系。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圓柱體表面積原理,尤其是三維動畫更有利于學生觀察對比,在圓柱體慢慢展開之后,學生看到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形,三者再次緩慢組合,又形成了一個圓柱體,這樣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圓柱體的表面積就是一個長方形面積加上兩個圓形面積的和。在這樣演示性教學中,學生的空間邏輯會更加清晰,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幾何想象力。通過信息技術輔助學生展開邏輯思維,能夠降低思維難度,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應用能力。
四、加強訓練,鞏固學生對邏輯思維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系統性、有目的的去訓練,這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在完成課堂知識教學的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課后知識的整合、反思,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反思進一步加深對解題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這一過程能夠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增強,不但使學生掌握相應的解題規律,同時還能夠實現知識技能的內化,促進學生舉一反三。例如在“加法交換律”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通過推理和演繹獲得相應的推導結果,譬如兩個加數位置交換之后,計算結果不變,這就是數學歸納思維的具體應用。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邏輯思維培養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日常數學學習中有意識的應用這一思維模式,通過實踐活動達到強化邏輯思維的目的,這種教育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但有利于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有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
五、關注學生差異,把握好習題難度
學生由于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方式不同,因此在學習當中存在一定的先天差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突出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和切適性。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中,教師要突出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避免學生局限于固有的思維模式中,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主動尋找數學知識中的邏輯關系,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習題是鞏固學生知識記憶、強化學生知識理解的重要內容。通過習題練習有利于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學生在大量的習題練習中能夠逐步摸索其中的知識規律,認識到知識的邏輯關系。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和知識能力特點,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掌握好習題難度,尤其需要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
例如教師對典型例題進行分析和講解時,可以適當控制講解速度,引導學生聯想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啟發學生通過既有知識對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解題思路,對針對學生提出的既有問題做系統、完善的分析。教師要鼓勵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找出學生思維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和誤區,有針對性的進行糾正和講解,從而使學生建立清晰的解題邏輯,提高解題正確率的同時,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科學的教學計劃、優化教學內容、注重教學過程、應用教學輔助工具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和條理性,通過邏輯思維的培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以此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溫玉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
[2]魯德峰.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好家長.2018(15)
[3]薛芬.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中華少年.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