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峰
摘 要:隨著語文教育的發展,閱讀教學的觀念也在悄然的發生著改變。近年來,大閱讀教學觀念受到更多人的推崇,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落實大閱讀教學觀念,講究閱讀氛圍的打造以及閱讀范圍的拓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技能,讓學生有更加廣闊的閱讀學習平臺,才能讓學生的閱讀學習品質有較大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大閱讀;教學策略;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閱讀興趣
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念,利用大閱讀觀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更新,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情感體驗,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在大閱讀觀的指導之下,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創設閱讀環境,培養閱讀習慣
很多學生對閱讀沒有較大的興趣,其原因無非覺得閱讀難度較大,且有一些閱讀內容看起來比較晦澀難懂,對于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非常不利,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也就無從著手。不過,借助具體的閱讀環境,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的熱情,在具體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依據閱讀內容,創設具體的閱讀環境,帶領學生逐漸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為之后的閱讀奠定良好基礎。
比如,閱讀《狼牙山五壯士》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來,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片段的記錄視頻,以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呈現了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時刻,給學生創設如同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得他們對要閱讀的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如此,便可以降低他們閱讀的畏難情緒,從而逐漸引導他們在閱讀之前,對閱讀內容進行合理想象。這樣長久下來,便可以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輔助教學的工具越來越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些工具,給學生創造具體的閱讀環境,從而引導他們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激發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在小學階段,興趣是學生不斷閱讀的源泉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喜歡上閱讀,自發地去閱讀,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1.激發博覽群書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所閱讀的內容,給學生進行相應的、類似的閱讀書目拓展,從而激發學生博覽群書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大規模書目的基礎之上,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仍舊以上文的《狼牙山五壯士》為例,在給學生講解完這個故事的內容之后,筆者給學生詳細介紹了與這個故事有關的后續事件,并且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課下去搜集抗日戰爭中發生的感人的、悲壯的、悲慘的故事,選擇一個最打動你的故事,課上講給其他學生聽。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不是很重,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閱讀規模,從而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2.激發學生大閱讀興趣
如前文所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展開有效閱讀教學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教學的前提。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大閱讀興趣呢?
首先,在閱讀過程中,筆者會給學生播放相關書目的音頻,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閱讀《格林童話》的時候,筆者借助喜馬拉雅這個平臺,給學生錄制了幾段筆者自己朗讀的片段,給學生播放。筆者認真的朗誦,加上恰當的配樂,使學生沉浸在《格林童話》的世界當中。這樣一來,不僅創新了學生的閱讀形式,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筆者也會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一些口碑較好的節目,像是《為你讀詩》《朗讀者》等等,讓學生對不同的閱讀方式有不同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且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對朗讀的片段就較大的興趣,教師便可以給學生推薦相應的書籍或者散文等,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最后,在學生欣賞、聆聽他人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模仿性的進行朗讀,提高學生朗讀的技巧,讓學生喜歡上朗讀這種閱讀的方式,這樣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大閱讀興趣。
三、率先垂范,注重引導
1.教師要率先垂范
小學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時間較長,因此,多數學生的模仿對象便是教師。基于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好榜樣。
在教學過程中,在有余力的情況下,筆者會給學生講解一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文化知識。比如,教學《兩小兒辯日》這一內容時,在講解完具體的內容之后,筆者給學生拓展了一些關于孔子的故事,像是顏回等人的一些趣事等等,讓學生對孔子和儒家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詢問筆者為何知道這么多的知識?那么筆者便可以告訴學生,多多讀書,便會有效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在教學與生活中,教師都應該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為應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提出來的各種做好準備工作,也給學生做好榜樣工作。
2.教師要注重引導
小學階段,學生在閱讀技巧、閱讀能力方面才剛剛開始起步,所以學生需要教師時刻給予引導與指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使閱讀更輕松愉快,如此一來才能逐漸對閱讀產生較大的興趣。
其一,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教學方式給學生講解閱讀文章,避免只有一種閱讀教學的模式。比如,我們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或者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即在閱讀前給學生設置閱讀的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感受到閱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從而降低自己對閱讀的畏難情緒。
其二,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很多學生不會閱讀,他們認為閱讀無非是將文章中出現的陌生字詞等識記出來便可以。這種閱讀觀念使得閱讀學習變得困難重重,因此,教師善于借助閱讀文章給學生正確的知道,促進小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閱讀者。
總而言之,大閱讀觀念是語文教師應該吸收與應用的教學觀念之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借助大閱讀觀念,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在閱讀方法上給學生正確的指導,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65.
[2]郭亞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J].科技資訊,2015(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