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進
摘? 要: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初中課堂教學有效性一直是教育研究者關注的重點。小學數學為學生打開了數學世界的大門,初中數學則是學生奠定基礎的關鍵。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在數學教學方面也進行了深入探究,不斷完善教學策略,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有效性
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對學生而言,奠定好數學基礎有利于學習物理、化學知識。因此,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對學生日后發展至關重要。傳統初中教學課堂側重于為考試服務,忽略了數學教學的本質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轉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一、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積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認真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能力,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學中,我通過我國科學家向太空發射的勾股圖為學生設立問題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我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勾股圖蘊含著什么數學知識嗎?”同學們因提到太空而對問題充滿好奇,想要知道答案。而后我將準備好的方格紙發給學生,讓學生在方格中畫一個直角三角形。為方便計算我告訴學生每個方格代表一平方厘米,學生畫完后直角三角形后,我又要求學生將三角形的三條邊作為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畫出三個正方形,以A、B、C代表,并計算出三個正方形的面積。這時我繼續提問:“同學們通過計算正方形的面積,你們發現三者有什么關系嗎?”學生回答:“正方形A的面積+正方形B的面積=正方形C的面積。”我繼續提問:“那你們能從中發現直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對勾股定理越來越感興趣,開始主動討論、探究。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快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并且逐漸深入探究知識,最終得出勾股定理a2+b2=c2。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加強數學課堂互動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們逐漸意識到把課堂還給學生的重要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以往的教學模式里教師是主體,學生需要跟著教師的節奏走,實際上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出發開展教學,才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助于教師明確教學方向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例如,在學習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部分知識時,我鼓勵學生積極互動,使學生參與到問題思考中。通過對例題進行反復討論,學生不僅解出了答案還充分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組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課堂上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班級中的52名學生計劃去參觀博物管,需要租車,目前共有兩種車型可選,一種是大車可以載8人,一種是出租車可以載4人,若要求出租車不能超載并且坐滿四人,有幾種可行方案?”首先,我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討論,將討論出的方案進行總結。經過討論學生得出了多種方案,如,3輛出租車,5輛大車;5輛出租車,4輛大車;1輛出租車,6輛大車等。討論后,我說:“學生們得出了這么多種方案,那我們能不能用一個簡單的式子表達出這道題中的關系呢?”學生立刻回答到:“可以設出租車為X。”我說:“沒錯,那大車呢?我們是不是可以用y來代表呢?”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便列出了方程8x+4y=52。接著,我引導學生觀察方程:“同學們,我們在設計方案時,發現可以有很多種解法,那么在計算過程中我們怎么讓方程更簡單一點?”這時有學生舉手說:“化簡,通過化簡能夠讓求解更簡單。”我說:“非常正確,看來大家都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高手。”通過不斷互動,學生們逐漸了解了如何運用二元一次方程,并且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轉變課堂教學風格,注重引導學生探索
教師的教學風格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直接影響,一些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課堂以教授數學知識為主,認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耗費大量時間,容易降低教學效率。面對當代學生而言,枯燥、乏味的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不符合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作為當代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轉變課堂教學風格,引導學生觀察、探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探究反比例函數經過的象限時,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學生直接記憶當k?0時,y=k/x的圖像經過第一象限與第三象限;當k<0時,y=k/x的圖像經過第二象限與第四象限這兩種情況,雖然能夠記住,但是并不能在解決相關問題時靈活運用,而且學生很容易在一段時間后忘記這部分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設置了練習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畫圖,自主觀察反比例函數圖像的特點。在觀察過程中,能力較強的學生很快便能總結出結果,能力較弱的同學則需要多一點時間,為了避免學生產生較大壓力,失去觀察、探索的興趣,我努力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清晰的圖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進行探索。最終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了反比例函數的相關知識,并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此部分知識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但是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感受數學的神秘時,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從而有效鞏固數學基礎,鍛煉數學思維,為日后學習數學知識養成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做出改變,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運用不同方式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等。教師通過研究不斷創新數學教學方法,改變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從而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韓李梅.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2(16):76-76.
[2]黃世全.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數學大世界(中旬),2016(4).
[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