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琪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要注重在玩中學,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每位學生不僅是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從學習中尋找樂趣的過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獲得健康、有趣的學習體驗,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將玩與學巧妙的融合在課堂中,進行合作和探究,這是很有意義的嘗試。
關鍵詞:小學數學;玩中學;課堂教學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的全面實施,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是當前面臨新形勢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課改實施以來,廣大教師積極投身到新課改中來。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前教科書側重呈現式,呈現了傳授內容的過程和結果。而現在的教科書則突出探索的過程,就要求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摸索出結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拋棄滿堂灌的做法,要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實踐、總結。這樣,對于備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一節新課,如何鋪墊、創設情境,在教師精心備課中無不體現了以生為主、以師為引導作用的新課改要求。在復習鞏固環節中,教師與學生共同訂正。在總結環節中,老師讓學生自己總結,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有趣的數學游戲。每位學生不僅是游戲的參與者,也是學習的小主人,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獲得健康、有趣的學習體驗,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課堂,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起著主導作用,且教師在課堂中一直占據著主體地位,這種教學觀念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小學生有著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著主觀能動性,只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有效的游戲化教學。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進行了解,選擇適合的游戲融入到教學當中,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游戲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
二、巧妙設置游戲形式
(一)好的數學游戲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數學態度。游戲與數學的相似保證了數學游戲有利于數學思想的培養,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精神??衫糜螒蛞龑W生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數學游戲還具有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的作用。
三、注重玩的生活化
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脫離現實生活的游戲,卻難以起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基于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設計富有生活化的游戲來刺激學生,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進而最大化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人民幣認識》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情景模擬的形式,為學生創造相應生活情景,以此激發、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不斷訓練自身反應能力。比如超市購物結賬環節,當“收銀員”收到假錢時該給出如何的反應……諸如此類的小細節,既能讓學生產生探知欲望,也能鍛煉學生反應能力。另外,教師在游戲環節結束后應積極做出總結,并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處事的觀點和態度。
四、注重玩的內容多樣化
數學的學習是枯燥的過程,有點無趣,這個時候應該針對同一知識點進行不同的游戲來強化記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勵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更要貼近學生,引領學生走進課堂,理解文本,“授之以漁”應該更適合現在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是承載生命綻放的生動舞臺。一味帶領學生以自己的思路為準,讓學生按照老師預設的問題走,學生是否還有學習的積極性?
五、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
運用視頻、音樂、圖片等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地豐富教學方式。為了更好地增強游戲化教學的趣味性,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讓學生登上講臺,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學生能與老師進行討論交流,充分發揮師生間教與學的互動性,從而也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新課標不只要求課堂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要體現團體合作精神。面對一個很難懂的問題,讓學生靠一個人解答,受時間和對文本理解的影響,不可能馬上回答出來。所以,這里就需要教師設計時力求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并讓生活素材貫穿于整個教學始終。
六、激發想象,促進形象思維的形成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開展多種游戲可以為小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在活動中,學生可以放飛自己的思想,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自由地去創造,拼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進行再創造,提高自身的審美價值,讓學生在想象中陶醉,在想象中豐富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進行游戲活動是促進學生認知深化的一種途徑。
確定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思路的關鍵。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是一項重要的課程資源。老師讓學生到黑板前給數分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喚起他們對已有經驗的回憶,使學生感受所學內容不再是簡單抽象枯燥的,而是非常有趣并富有親近感的。教師實時調控教學活動,以真正做到學生知道的不講,學生已會的不重復,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從而提高了教學實效,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機會,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合作者,為學生積極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價值的現實情境。學生的學習方式既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又有獨自的思考和感悟,允許并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大膽發表個人見解,讓孩子們在靜思中、在交流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習的境界。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科學,也同樣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發展特點,恰當地利用多種形式的數學游戲,將這些活動與要學習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給小學生帶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了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