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華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的感恩意識日漸淡漠,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以新疆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新疆留守兒童如何開展感恩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
新疆從2016年開始在全疆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著重加強對無人監護、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無監護能力、失學輟學、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等重點對象的干預幫扶。目前大部分新疆農村留守兒童納入有效監護范圍,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現象已經大有改善,但是新疆少數民族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就目前新疆伊寧縣英塔木鎮中心小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新疆少數民族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
新疆伊寧縣英塔木鎮中心小學共有師生近700人,漢族學生僅占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全校師生的國語較差,影響教學效果,其次家長對感恩教育的重視度缺失。
(一)國語較差
大量準確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促進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現實教學中,忽視漢語口語的現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教師不把口語作為教學重點;另一方面,學生也不愿大聲練口語(尤其是漢語基礎差的學生)。因而嚴重影響了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口語的表達能力。
(二)家長重視度不夠
德育是教育的根基,而感恩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中極為必要。在我國,現階段的學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識、輕德育的現象。在學校里,老師更加喜歡成績優秀的學生,把學習成績好壞作為衡量孩子的標準,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即使道德出現了問題,老師認為他們都是可以被原諒的。這就跟青少年道德素質教育的初衷發生了偏離,道德的培養成了學業成績的附庸,給感恩品質的培育增加了難度。因為學校的影響,家長對學生的要求也只停留在學習成績,這就造成了學生對感恩有所缺失。
二、新疆少數民族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的應對措施
(一)家長以及學校重視德育培養
改變輕視德育、重視智育的傳統觀念顯得極為迫切。學校教育應把道德教育擺在首位,在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情況下,培養高素質人才。此外,家長要關注學生的言行舉止,做好陪伴,與學校形成合力,使學生雖為留守卻心靈飽滿,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鞏固并提高學生通用語言口語表達能力,尤其是當眾表達時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通用語言口語素養,充分展現我校學生的精神風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
課堂學習活動是最主要的學校活動,小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活大多數都是在課堂中進行的。結合《游子吟》等言簡意賅的詩詞文章,引導小學生主動搜集他們的學科學習中與感恩父母有關的學習資料,并以此作為班會主題,引導小學生講述他們與父母之間的動人故事。在班會活動中,小學生可進行感恩演講,表達自己對如何回報父母、孝敬父母與感恩父母的學習心得。當然,除了專門開展的“回饋父母”、“反哺父母”等感恩主題活動之外,也可聯合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感恩教育,使小學生時時刻刻受到感恩教育的影響,使其在良好的感恩環境下樹立感恩意識。
(四)融合文化創新
中華文化就是包容并蓄,感恩教育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時候,也需要學習國外的經驗和做法。例如韓國,韓國非常重視青少年道德和感恩教育的培養,并且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韓國與中國文化傳統有著深厚的淵源,韓國將我國儒家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韓國文化和道德風范。近年來,隨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傳入,給我國教育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優勢,充分吸收西方感恩教育的長處,補齊我國感恩教育的短板,讓感恩教育保留傳統的同時也跟上時代的步伐。
(五)樹立感恩意識
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思想意識上往往缺乏直接的引導人,所以,留守兒童加強感恩意識的自我修養非常重要。樹立正確的感恩意識,首先要識恩,認識到他人對自己的恩情。比如,父母外出務工,辛勤勞作養育自己,留守兒童要對父母懷有感恩之心。監護人沒有義務一定要看自己,但是監護人照顧自己衣食住行,對監護人懷有感恩之心。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任何幫助過自己的人都要有感恩之心。其次要選擇正確的感恩方式。感恩要有底線,感恩不能凌駕于道德法律之上,不能因為感恩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感恩要理性,不能意氣用事,不能把哥們義氣當作感恩,感恩應該是自然而美好的事物,如果感恩行為變成了違法犯罪,感恩的行為結果不是帶給他人和社會美好,而是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不幸,那么感恩的本質也就變了,感恩變成了暴行。最后,樂善好施、知恩圖報。對于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點滴之恩涌泉相報,對于自己曾經幫助別人的事情,不要記在心上。在生活中樂于幫助他人,本著善良、正義的態度去幫助他人,不求回報。
(六)踐行感恩行為
小學語文課堂中感恩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感恩行為的培養。很多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也在心里有對他人的感激之情,但是表現在行動上,卻不知道怎么去回報他人,感恩行為顯得滯后,不知道怎么將感恩轉為實際行為,留守兒童在開展感恩的自我教育時候,應該主動將感恩認知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去踐行感恩,通過實踐加深對感恩的認識,這樣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踐行感恩行為使留守兒童在實踐中去加深認知,只有這樣,留守兒童才能真正理解感恩的含義,尊重給自己帶來恩惠的人,并由衷對他人表示感激。
參考文獻:
[1]姚建平,郭曉艷,周龍娣.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書育人,2018(22):4-5.
[2]鄧麗麗. 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7.
[3]涂平榮,周素琴.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問題探微[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4(05):8-11+55.
[4]盧玉琳.將感恩教育作為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德育工作的突破口[J].法制與社會,2014(23):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