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核心素養主體涵蓋主體學生素養、教師專業素養和學科素養三個角度出發,立足寧夏縣域高中政治教師實踐調查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凝練出縣域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主要途徑。且分析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和契合性,認為核心素養的生成是推動寧夏縣域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而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完善教師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縣域高中;政治教師;核心素養;專業素養、專業發展
一、引言
當代中國教育發展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做出深度變革,特別是新高考的背景下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則是其核心的一環。習近平在全國思政課程會議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中政治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新世紀教師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其對推動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性、持續性、系統性和循環性,形成規律的專業發展路徑有著密切聯系和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基本內涵界定
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是教育發展過程中與時俱進且必然研究的主題,尤其是在社會快速發展和高考教育改革的當下,從核心素養角度研究更有著基礎性和必然性。
1.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
素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發展性,個體學習和實踐的積累而得到不斷地改善和發展,從而形成比較穩定的內在品質和涵養,并外化于個體的行為能力之中。具有五種特質:多元維度(整合體)、多元功能(促進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多元場域(反省思考)、高階復雜(反省思考)和長期培育(終身學習長期培育)。教師核心素養是指教師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品質。
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某學科的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而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載體,學科活動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高中政治學科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
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開放性與發展性等特性,其生成與提煉是在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中完成的,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2.教師專業發展基本概念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界定,筆者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有三個維度,其一基礎性,即專業知識、能力、精神和理念等方面水平的全面提升;其二系統性,整合自身專業發展生涯系統和融入社會需求系統,借助培訓、教育和研究而獲得個人成長性的發展。其三信息化,信息化成為當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
三、寧夏縣域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問題分析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項多元動態的系統性活動,本文通過核心素養涵蓋主體為切入點,調查現狀并結合已有的研究,發現當前寧夏縣域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存在以下六方面問題。
1.理念意識迭代困局
教育信息化和當下社會轉型期的時代特色,要求教育的變革勢在必行,而理念的迭代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起著導向器的先導性作用。在調查數據和訪談過程中,教師們對于核心素養的了解、新高考發展的態勢、新課標的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的掌握的意識和程度都比較底。且對于新理論、新技術的學習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
2.知識結構單一
高中政治教學知識覆蓋面極其廣泛,需要多學科領域的知識來拓展,涉及教育學、管理學、哲學、法學、邏輯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數學及理化等知識。但是就調查顯示結果來看,縣域高中思政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以四本必修教材和時政素材為主,知識延伸的廣度和深度都較為有限。
3.關鍵能力瓶頸
通過教齡為線索,在對教師六項關鍵能力:創設情境、教學實施、溝通合作、信息技術、評價反思和研究創新的調查過程中,呈現出瓶頸現象。自主開發創設情境的次數少之又少,課堂教學形式和課外實踐活動協同渠道單一,信息技術水平滿足基本辦公需求,對于新的信息技術接受運用普遍率低,尤其教齡大的老師不易提升信息技術能力,且整體教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水平普遍偏低。
4.評價督導缺失
縣域的的地理特征較為閉塞,整個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督導系統單一且不完善,現在仍處于學習探索階段。特別是針對教師核心素養養成的促進和評價方式單一,缺乏完善的理論制度體系。多數以學生成績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對于高中思政教師的專業素養養成不具備督導性和促進性,更無法針對教師核心素養養成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
5.改革創新動力匱乏
教育革新理念匱乏和縣域地理環境的局限的主客觀因素,一方面,即使在教育變革、教師轉型和新高考的背景下,多數高中思政教師自我革新和專業創新的意識依舊比較淡薄,另一方面,外部動力系統薄弱,如參加過繼續學習和培訓進修調查中53.19%的老師都只有兩到三次,整體創新能力能力和水平較低。
四、寧夏縣域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析
在社會快速發展,信息多變和技術不斷迭代的時代,教育根本性問題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的時代性、關鍵性和信息化成為縣域高中政治教師發展著重發展的方向。
1. 注重理念意識培養,激發內驅動力
科學的理念意識是行動的基礎,高中思政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自我發展理念和相應教育教學理念的引領。首先,教師要有明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發展的理念,由被動的接受性行為轉變為主動的習得性探索,并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且能與思政學科有效融合,增強學科教育成就感。其次,打破“天花板”效應,改變封閉固守的理念,逐步將自我發展理念轉化為信念,形成內驅動力。
2.整合學科知識結構,多維知識遷移
多學科知識融合教學是新課程教學的趨勢之一,高中思政學科的特性,要求教師的學科知識涵蓋范圍必須廣而深,且要輔助學科素養的落地這對于教師的知識遷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學習本學科基本知識過程中要外延到其他學科知識,同時能有效整合知識內容架構系統化的學科知識體系。舉例:必修一《新時代的勞動者》可與生涯規劃知識相融合講授,廣東省林華老師名師工作室團隊講授真理時采用化學實驗的方法。
3.凝聚關鍵核心能力,打造關鍵內核
筆者在對核心素養、教師專業素養、學生核心素養和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三者交叉分析得出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關鍵教學能力:創設情境、教學實施、溝通合作、信息技術、評價反思、研究創新,這六項關鍵能力形成一個循環動力系統,即分析創設學科情境,開展議題式問題討論,形成解決方案、交流結果并踐行,同時有效利用信息工具輔助,且能進行教學研究的關鍵內核能力。(見下圖)
4.完善評價督導系統,及時反思反饋
評價督導機制對于激發縣域高中思政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力求全面客觀的發覺思政教師內在潛能,應從六大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兩大方面設置考核內容,并建立相關檔案,有針對性的分析,以便形成系統性的督導機制,及時反饋到教師。另一方面需要縣域高中思政教師要形成自我評價督導發展機制,進行有效額自我反饋,不斷完善自己,做到與時俱進。
5.激發改革創新動力,形成長效機制
改革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是教師必備素養,更是是縣域高中思政教師的時代課題,且極為迫切。核心素養的多元維度、多元場域、多元功能、高階復雜和長期性的特征都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形成改革創新的動力。這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形成外部激勵機制,如開展創新教學競賽、創新性實踐活動等,激勵教師不斷創新,并發揮物質激勵和榮譽激勵的功用,逐步分層形成創新激勵的創效機制。
結語:在信息、知識、理論的爆炸與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代社會,追求理性化、信息化、鏈接化、專業化為基本準則。通過核心素養視角研究研究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我們發現二者互為促進關系,在教育領域從核心素養角度研究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具有針對性,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的價值彰顯,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方向,而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核心素養價值生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幸濤姜宇林崇德等.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6)
[2]蔡清田,張詠梅.核心素養與課程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田玲,女,1989年2月生,碩士研究生,寧夏鹽池人,現為鹽池高級中學教師。
本文為寧夏高等學校一流學科建設(教育學學科)資助項目,項目內容:核心素養視角下寧夏縣域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NXYLXK2017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