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金靈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參與式課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讓學生和老師一起愉悅學習,這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參與式教學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成長。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和幫助他們更好的進行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參與式課堂教學 實踐與應用
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僅局限于知識教學,參與式教學有利于全面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提升小學教學就要創新教學手段,教師應該合理選擇教育方法。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行課前預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老師教學的目的,小學數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參與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課前預習教材對基礎知識有所了解,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沒有直接教述問題而是讓他們自主學習,這要比直接講給他們效果要好。所以在課前的15分鐘,可以讓學生簡單了解基礎知識,以便讓學生對教材知識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二:參與式教學的設計和原則
2.1參與式教學方法的設計
參與式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的對象,主要是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們營造自主愉悅、心情舒暢的氛圍。我們的做法:一是打破在傳統教學課桌成行成列排列方式,可以分成小組讓他們自由交心。因為在那種壞境下可以幫助膽小的學生讓他們也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逐漸增加他們對學習的欲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二是關注學生的個性,創造不同的學習情景,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對他們給予贊揚或肯定。課堂上學生如果提出獨特見解時老師也應該及時給予贊揚,這樣,他們才愿意聽你的建議或者想法,才能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創造情景,積極鼓勵參與
要讓學生敢于參加進來,老師就要徹底把自己當作活動的組織者。針對數學知識比較抽象的特點,要讓學生感到學起數學來也是非常容易的。例如,在數學教學三角形底與高的問題上可創造情景,一只小兔子想要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怎么走最近呢,讓他們自由討論商量設計要走的路線,這樣學生們就參與進來。再如,在教學如何設計空間與圖形時,可以分組進行片段設計,然后全班一起交流分角色扮演現場模擬,這樣不僅掌握了教學要領,還讓學生們掌握知識。但在過程中要明確任務,面對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保證小組可以正常進行。同時小組中可以任命一名組長,明確組長的組織權和管理權,培養他們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3參與式課堂教學原則
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覺出你的關心和照顧,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我們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組織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調動積極性。教師的重點要放在讓學生如何學。其次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表現欲望比較強烈的特殊階段,它們往往更期待老師表揚與肯定,所以在這一階段數學教學階段,教師就要在課堂上發現他們優點給予表揚與鼓勵,激發學習興趣。應該適當增加其成就感減少學習壓力。當學生給予好的反饋時,應該表揚學生,增加他的自信心,讓他更加感受到參與的樂趣。
三:實踐與應用,課堂與生活結合
3.1在課堂中加強學生動手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劣勢。長期處于這個狀態,就會導致課堂學習氣氛差、學習效率低。小學數學中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手能力就是動筆演算練習題。讓他們動起來動手試一試動手操作一下,有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逐漸形成,培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應該親自動手制作簡單學習玩具,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自制品可以簡單點。例如在學習四方形時,就可以找簡單盒子,這樣,只有老師動起來學生們才有可能動起來。參與式課堂教學尊重屬于學生參與權,讓他們從參與課堂開始,學會參與生活,學會參與社會,即使在參與過程中遇到問題,對參與者來說是一件可貴的經歷,會令他們終生難忘。所以說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過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是一種應該提倡的教學模式。
3.2課堂中如何實現參與式
在小學教學中采取參與式教學,可以將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的學習作品展示給大家,可以評選出優秀的小組,以此提高他們參與意識。比如將學生們分成1、2兩組,1組有8人,2組也8個人,這時我們就需要設計具有實踐性的練習題:河里有16只鴨子,每只鴨子可以捉一條魚,一共有15條魚,然后學生一起角色扮演,最后是不是有一只鴨子沒有捉到魚呢?做游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知識,比如教師在上課前準備5支鉛筆,再到左手上拿3支,右手拿2支,分別選取五個為一組兩組,首先是一個組回答教師手中有幾只鉛筆,另一組面向黑板,當一組答完之后下一組在進行答題,看哪一組答得正確就勝利,這樣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掌握知識。再以《圖形的運動》為例,在學習知識時為更好的讓學生學習旋轉知識,尤其是以旋轉為中心角度和方向,也可以采取這樣做游戲的方式。首先一組選擇第二和第三個旋轉了風車,此時有一組背對黑板,讓第二組選擇第一個靜止的風車,讓他們說出與第一組選擇的風車有什么不同。這樣將課堂游戲化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促進他們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習興趣。
3.3與生活結合
在新課程全面推進的今天,許多教師都在教學的過程中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愉悅學習更好掌握知識。將生動活潑的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去,讓數學藝術化、情趣化。課堂上的教學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數學來源于生活,滲透與生活。老師在參與式教學中應該讓數學應用生活中,讓學生們感覺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感覺數學有用。例如在數學《年 月 日》時,首先出示一份精美的日歷,讓學生對這個日歷有一個大概地了解,給他們提出問題一年有幾個月?哪個有28天?哪個月有31天?再例如讓他們簡述在生活中有哪些問題是有關數學方面的,讓他們多思考。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有的數學問題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服務與生活,應用學以致用。讓學生用所學到東西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體會數學價值。
參與式教學尊重的是學生們自己的參與權,起著重要的作用。參與式教學理念與新課程理念是相一致的,將參與式教學與生活連接,無疑是一種創新和體驗,更是一種進步和探索,是一種讓學生更好學習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焦彩珍,王升;主體參與的要義、邏輯起點及其境界[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2]王穎.淺談數學課堂應具備的美[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