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要:綜合實踐課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門很有特色的課程,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其綜合教育效益是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借助綜合實踐課的平臺能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能力;探究;合作;實踐。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綜合”的“實踐”的活動課,它集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于一體。上好這門課,有利于使學生由學科為主的單線認知形式向立體的認知結構轉變,有利于學生知能協調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
一、綜合實踐課培養了學生探究事物的能力。
在過去單一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幾乎都是教師按照教材的規定要求想方設法,去“引導”、“啟發”學生,讓他們按“引導”、“啟發”的模式去思考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總是被動適應。全面和諧的發展就很難得到保證,生動活潑的主動發展就更談不上。綜合實踐課則不同,特別是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意識的具有明確目的的探究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想方設法利用語言、形象創設情境,隨著情境,學生的情緒動機被激發。如開展的《請到我們桂小來》研究課。剛好有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要來我們學校參觀,體驗小學生活,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開展課題前,教師說:“陽光藝術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要來桂花樹小學參觀,作為桂小的一份子,你們將怎樣介紹我們的學校,怎樣展示我們學校的校容校貌呢?”學生經啟導后,思維非常活躍,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良好的激趣起到了變“他人要求”為自我需要,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這時因勢利導,讓他們動眼動口、動耳動手。學生上網查找資料,開展調查訪問(校長、教師、學生),拍校園生活照片,畫校園示意圖,設計參觀路線圖,寫參觀解說詞,還商量表演有學校特色的籃球操,用展板展出籃球畫、籃球征文稿。最后設計方案被學校采納,同學們開心極了。
學生在感知實踐過程中,必然會知道很多東西,也必然會發現許多問題。學生發現問題后,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嘗試自己操作,跳一跳看能否摘到桃子。教師除了引導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多鼓勵,多肯定、多表揚,激發學生繼續揚起主動探索的風帆,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獲取新知識,從而獲得探索知識的方法。
二、綜合實踐課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現代社會的發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合作方式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解決了教學條件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問題,更立足于現代教學的高度,為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發展,創造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綜合實踐課的開展,一是要學生全員參與,即根據明確的目標導向,抓好學生的個體學習,讓每個學生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按照自己的水平進行自我學習;二是要學生主動參與,即要提高學生參與學習合作的主動性,“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教師要善于“教人”,
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做到“三自”、“三有”,即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并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所爭論,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學生能力有大小,應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找到合適的角色,占有相應的位置,從而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都能得到最優發展。例如:在開展《垃圾分類 我在行動》這一研究課題時,教師利用語言、課件等充分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后,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資料,再在課堂上交流資料,歸納出幾個研究方向,如:“生活垃圾分為哪幾類?垃圾分類有什么好處?”“怎樣正確給垃圾分類?垃圾處理方法的有哪些?”“設計垃圾分類標語、設計保護環境宣傳畫”“環保主題節目表演”等,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問題,自由組合,分成多個研究小組,分組討論深入研究。學生小組內隨時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合理分工。小組合作學習把每個人的成功建立在小組集體的共同努力之上,從而促使同學間互相幫助,保證了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有潛在的成功希望。
小組合作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了參與學習的效率。合作中培養了合作精神,健康的心理得以發展。學生在組內真誠合作,組際公平競爭,在合作與競爭過程中完善人格,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綜合實踐課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是學生認識一切的前提,也是最基礎的教學環節。綜合實踐課重在“實踐”,不讓學生去實踐,去親身體驗,就只是有名無實。雖然我們強調學科課程也要努力使學生積極“實踐”,但那主要是指課程里自主學習教材、掌握學科知識的實踐,“學習間接知識”仍然是其第一目標,而綜合實踐課的第一目標則是“獲得直接經驗,培養實踐能力”,它不停留在玩玩鬧鬧的活動層面上,而要突破課堂、教材、知識邏輯、學科界限的制約,這是學科課程無法做到的。盡管以往的學科活動也能培養學生某個方面的實踐能力,但由于受到學科的制約,大都以本學科單方面的能力培養為核心;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往往是錯綜復雜的,需要運用多門學科知識,融匯多種能力才能得到解決。例如:在《我的一次訪談設計》課中,我通過觀看《魯豫有約》中采訪周杰倫的一個片段主題導入,激活課堂,然后學生自己設計訪談提綱,拍攝訪談視頻,以及總結在訪談中進行的各個環節應該注意的問題。有的小組還介紹了訪談結束時的資料整理。學生在設計訪談提綱、準備訪談工具、確定訪談人員、訪談中的技巧以及整理訪談記錄中,孩子們積極思考,小組合作中培養了與人交流大膽表達,采訪與撰稿的能力。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難題,學生的自信心、實踐能力明顯提高。又如,在《小廚師》活動中,我讓學生定好菜名列出做菜的材料,然后在父母陪伴下負責購買、洗、切、炒、照。上課時學生把做飯菜過程的照片展示出來,通過演說把自己親身實踐的過程講清楚。那栩栩如生動聽的語言,仿佛置身新奇有趣的學習環境中,他們仿佛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大廚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設計出多種美食,讓教師和學生觀看。我還設計了三個獎項:實踐獎、菜色獎、解說獎。孩子們興趣盎然。
通過綜合實踐課,培養學生關心身邊發生的事,激發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有益活動的熱情,促進學生與他人交往和適應能力的提高,使學校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讓小學生有更多接觸、學習、服務社會的機會,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敢于質疑。真正走進生活,親近實踐。落實好課程改革,切實上好綜合實踐課,將能更好的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