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怡
【摘要】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并且語言文字是小學生抒發個人情感的最佳方式。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探討;策略
相關研究表明,正確的情感教育對于7~12周歲孩子的情感啟蒙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將來孩子形成積極的個人性格有著決定性作用。因此,以下將通過情境、評價、教學態度三個方面提出改善策略。
一、為小學生創建感同身受的情境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看重的是小學生是否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執行,如是否按照自己的要求回答問題等。而長此以往,這樣會將小學生變成語文教師的跟隨者,使整個語文課堂的節奏跟隨著教師的節奏走,從而也就會影響語文教學效果。因此,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一方面在將課本內容由淺入深地帶入課堂教學,從而使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習進度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需要隨時關注小學生的上課狀態,并通過將生活化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的方式,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情境,這樣就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感興趣程度。例如,在學習人教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地震中的父與子》時,通過教材原文可知,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美國洛杉磯受到了大地震的影響,導致兒子的學校坍塌,而當父親得知后不顧余力地奮力搶挖,最終救出自己孩子的故事。而在講這篇文章時,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室內坐著的小學生,大多都沒有經歷過地震,這就使他們不理解地震給普通人帶來的傷害及悲痛,所以當大多數小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時,并不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主旨含義,僅是泛泛而讀。因此,語文教師可給小學生講解一下我國2008年發生的汶川地震。首先,讓小學生可以提前在家中詢問自己的父母有關汶川地震的事情,先在心里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其次,在正式上課前,向小學生提問昨晚詢問父母的結果,之后開始講述課本教材,并在其中穿插汶川地震的內容。然后,教師可以預留10分鐘左右的課堂時間,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小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汶川地震的視頻資料,從而讓小學生從心底深處受到震撼。最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課下根據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寫一篇小短文,這就使小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從而促進小學生形成積極正面的個人性格。
二、在對小學生給予鼓勵評價時結合反思提問
當小學生在課堂中回答完問題后,語文教師都會對其進行一定的評價。而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剛開始都會對小學生給予滿意的評價,但隨著小學生的年級增長,小學生逐漸習慣了語文教師在每堂課上對自己重復不變的滿意評價,這就使評價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無法起到積極的鼓勵作用。一般的小學語文教師負責代理一個班級的語文課程,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都代理。因此,教師對本班學生的熟悉程度也會越來越深,并且有些學校會規定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進行鼓勵,而正是因為這種刻意的要求,反倒使有些教師將評語當成教學任務,這就使這些評價變成了教師的課堂口頭禪,從而逐漸出現了在評價時有些應付的意味。因此,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轉變自己的思路,重新審視自己對學生的鼓勵方式,并且在評價時可以給予小學生一些開放性的反問,使小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小學生的語文情感深度。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再見了,親人》時,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即將離開朝鮮戰場的志愿軍戰士,并且在即將離開前,通過講述在以往戰爭中無私幫助志愿軍的事跡,從而對來送別自己的朝鮮大娘表達深深的感謝之情。而在上這堂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將課文的前三段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并且要求在讀完后,要自行思索這三個自然段的含義。然后,教師挑選一些平常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的學生回答問題。這些學生在回答時可能會有些怯懦,這時教師應斷續地對其進行鼓勵,如“沒關系”“慢慢說”“不要著急”等帶有安撫意味的語句。接著,在學生發表完自己的看法后,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其他學生為其鼓掌,之后再用激勵的言語為其稱贊。在稱贊結束之后,先讓小學生坐下,這時向小學生提出反思的提問:“所以,如果你是英勇的志愿軍戰士,你會為了保護自己的戰友和國家,并且保護愛護自己的朝鮮人民奮勇殺敵嗎?”由此可見,最后的反思提問其實是讓小學生從自我出發,將課文中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內心,從而激發自己未開發的民族情感,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情感教育能力。
三、教師應樹立一視同仁的教學態度
不論何種年代,每個小學班級中的小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而從以往的教學方式上看,我國自高考制度創立以來,教師及家長們都在迫不及待地促使小學生的成績與日俱增,這就使我國一直處于應試教育占絕對主導地位的教育模式。因而有些語文教師對待成績不同的學生就會有所偏差。例如,在提問同一個問題時,有些語文教師總是在課堂上提問成績較好的學生,一方面,這是由于這些學生的課堂反應速度要比一般同學快,并且大多喜愛積極回答問題,從而給予教師的信息反饋較多。另一方面,這是由于這些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較高,從而使回答的準確率較高。所以,教師應主動改變自己的語文教學態度,并且從多方面調動成績較差及不愛發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教師需要保持一視同仁的教學態度,并且要關注到班級內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并通過掌握學生個人的情感特點,走入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幫助所有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三種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小學生逐漸認識自身的內心情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小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從而促進小學生形成積極正面的個人性格。
參考文獻:
[1]冀素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
(責任編輯?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