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海
摘要: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是現階段媒體集團創新、探索的主流方向。周末報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實踐,積累了一定的市場經驗和媒體運作的經驗,也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績,但是,面對新媒體時代下日益復雜、激烈的競爭環境,在參與媒體可持續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實踐中,我們不得不突出自身的特色、利用自己的優勢,堅持本色的同時開拓創新,尋求傳統紙媒向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新模式。
關鍵詞:紙媒;周末報;媒體融合;實踐
狹義上來講,媒介融合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如電子雜志、博客新聞、客戶端等。在現階段的現實中,為什么要媒體融合,進行媒體融合發展,是因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除了介質之外,媒體的界限在淡化,而內容的生產、傳播等在新時代背景下,不得不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相互優勢互補。
具體的理由是:首先,傳統紙媒必須融合新媒體的優勢。這是由于新媒體的發展非常迅猛,眼下也得到了大眾普遍的關注和認可,成為了一種閱讀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種不得不關注的媒體形式,具有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所以,傳統紙媒必須利用先進媒介來完善自己的傳媒功能服務,走新舊媒體融合之路。其次,新媒體必須融合傳統紙媒的優勢。傳統紙媒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權威性、嚴肅性、真實性等都比新媒體強,雖然新媒體具有容量大、時效快、評論自由等特點,但是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新媒體在形成網絡正能量、輿論監督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網絡傳播和負面信息影響也很大,這一點要把控好,向傳統紙媒學習和看齊。
周末報專業的內容團隊和策劃團隊,堅持深挖南京本地悠久歷史、捕捉文化市場訊息動態,以報紙、微博、微信、視頻(如網紅直播、網紅探店)、微電影(如南京銀行的宣傳片)、網站和APP開發等多渠道全面呈現,正在為把周末·融媒體打造成全媒體融合平臺而努力。比如:《周末》官方微博“南京周末”粉絲40余萬,關注度高,轉發量大;官方微信“南報周末”主打原創內容,時尚幽默,清新脫俗。在以移動互聯為特點的新傳播時代,周末報依托微博、微信、報紙的深度融合,已由單一的紙媒,發展成為集紙媒、網媒、移動端、屏媒、文化產業項目為一體的新興媒體集群,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內容優勢和新媒體整合傳播力量,力爭打造成本地最專業最具文化品味的全媒體形象宣傳平臺。
近年來,各地各單位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探索媒體融合發展之路,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學界專家對媒體融合發展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周末報也在立足南京本地,思考媒體的融合發展之路,在互聯網發展迅猛、傳統媒體大受沖擊的今天,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融合發展中實現人才的轉型升級是關鍵,因為新舊兩種媒體的融合歸根到底是人的融合。
因此,筆者建議:1.努力建設一支具有互聯網思維、適應新的傳播業態、值得信賴的媒體人才隊伍,是建成新型媒體集團的關鍵因素。要防止傳統媒體業務骨干的流失,另外,要不斷培養新媒體下的技術和業務骨干。2.注重業務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周末報可以對編播隊伍開展“一專多能”技能培訓,掌握攝影、攝像、音頻、簡單網頁制作、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媒介融合新聞產品的編輯與制作等多種能力,集團應努力建設能進行采、編、播、譯各種工作的全能復合型人才隊伍。3.注重培養記者、編輯等人才隊伍的創新能力。新媒體時代下,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編輯、記者必須面對的一項新挑戰。我們需要掌握各種方向的傳播方式,具備“全媒體思考”能力,知道某一種話題最匹配哪種渠道傳播,同時要掌握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不同的敘述方式。
現階段,我們周圍一些知名的新媒體機構在新技術開發上迭代不窮、研發不斷,不斷為自己進行技術賦能,面對這樣的媒體形勢和競爭環境,紙媒主流媒體集團應該正面理解和認識這一軟肋,應該積極主動地從思想觀念、體制機制、人才隊伍、技術創新等方面把握和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