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清梅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學測評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的教學測評能準確反映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方便教師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側重點。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了教師們課堂教學的重點,而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與教學測評密不可分,教學測評也因此越來越在教學中被重視。很多教師將教學測評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也是改進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本文就如何通過測評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測評;教學策略
教學測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手段,是為了測量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水平掌握情況,從而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檢驗自己的教學成果,最終目的是為了用更好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測評往往只發揮了檢驗教學成果的作用,只用來測試學生這一段時間的成績,而沒有對成績背后的信息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來說,在以往的教學測評中,以基礎知識的考察占了大部分,而忽視了對于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及其他方面語文素質的檢驗,這也給教師們的教學給出了一個錯誤的方向,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變成了背誦的天下。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從多方面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高。因此,教師們應該轉變對于測評的認識,通過創新測評形式、改良測評標準和做好測評分析這三個角度出發,讓測評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創新測評形式,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小學語文教學測評往往只有三種:單元測評、期中測評和期末測評。這三種測評之間間隔時間較長,加起來一個學期也沒有幾回,是對學生較長階段學習成果的檢驗。但這種測評,很難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起到什么作用,教師對于自己這節課的教學效果沒有了解,也談不上根據學生情況及時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了。因此,教師應該創新測評形式,在上述三種大型測評之外,增加小型測評的頻率,在每節課上針對每一個小節的教學都可以進行一次測評,看一看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沒有達到預期,指導教師改善課堂教學。除了增加測評頻率外,教師還可以在以往那種紙式的測評之外,進行新式的測評,如,網絡測評、課堂提問、讓學生講解等,只要能夠準確測出學生的學習狀況,就是有用的教學測評。
比如,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小測試。當學生對古詩背誦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隨機挑選幾個學生來看看學生們的記憶情況,從而決定要不要繼續留給學生們記憶背誦的時間;當教師教授完古詩的意思后,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在紙上根據古詩內容編寫一則古詩,講一講詩人被美景所震撼的前后經過,故事的內容可以自由發揮,這樣既檢驗了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又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
二、改良測評標準,指引課堂教學方向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小學語文教學測評多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查有所欠缺,致使教師和學生們為了成績而在教學中陷入了灌輸式教育、應試式教育的糟糕處境,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產生了阻礙。因此,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測評標準進行改良,削減基礎知識的占比,增加對于學生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查,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通過更改試題的類型和構成,達成對于學生能力的全面把握,從而為課堂教學提供新的方向,使課堂教學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轉變。
比如,在《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一文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考查學生對于本文生字的掌握外,還應該運用不同的測評考察學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綜合考察學生的素質。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后,讓學生對文中的一些描述進行思考,比如,普羅米修斯為什么要幫助人類?普羅米修斯為什么不認錯?為什么宙斯懲罰普羅米修斯而其他的神靈同情他?通過這些問題,看一看學生對于文章的掌握程度,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求知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寫一寫學生覺得普羅米修斯在被救下后會發生什么?是宙斯憤怒報復還是就此無事發生?然后還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想象能力。通過這樣對測試標準的改良,促使測評內容的改善,進而為課堂教學指明努力的方向。
三、做好測評分析,增強課堂教學針對性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測評的科學合理的分析往往被忽視,教師們在測評結果出來后只看一個大概就算過去了,頂多對于錯的多的習題專門騰出時間講解一些,而不對學生和教師這兩個教學的主體進行分析,導致學生的薄弱點得不到彌補,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得不到改正,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于每次測評的結果都重視起來,抱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去分析,勇于承認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積極改善。對于那些學生集體性出現的錯誤,教師應該認識到這是學生們的知識薄弱點,從而在課堂上針對這一薄弱點進行重點彌補性的教學,亡羊補牢,猶時未晚。
比如,在《出塞》一詩的教學測評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都在對于“龍城”、“飛將”、“胡馬”和“陰山”的理解上出現了錯誤,僅僅從字面上對這些詞語進行了解釋,而忽視了這些詞背后所代指的真實含義,這說明學生對于詞語形成的背景和含義沒有弄明白,可能是教學時講得不夠詳細。因此,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對于這一塊針對性地進行彌補性教學,對這些詞代指的含義和意義來歷進行講解,讓學生不僅學會也要學明白。同時在彌補性教學結束后,教師也應該再進行一次測評,看一看教學效果如何,是不是還需要再進行教學,從而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教學測評的作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首先要創新測評形式,增加小型測評的頻率和豐富測評形式,靈活運用測評;其次還要改良測評標準,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作為重點,指明課堂教學方向;最后還要做好對測評結果的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彌補性教學。
參考文獻:
[1]周新桂.小學語文分項測評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7(06):6-7.
[2]蔡景珍.借鑒PISA開展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素養的測評[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