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杰
【摘要】 ?德育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指導要求,內部老師依據學校的教學情況、實際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需求特別定制的德育課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較強的自主性,德育校本課程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提供不同的課程選擇,滿足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基于此,本文簡要概述了校本德育課程在實際開發中出現的問題,并基于生活分析研究了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對策,以此來實現校本德育課程的順利開發,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幫助小學生建立完善的人格。
【關鍵詞】 ?小學德育 校本課程 開發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013-01
一、德育校本課程開發中出現的問題
1.課程觀念落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落實,各大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校本課程”這一概念逐漸出現在教育工作者的眼中,但是其實際使用的時間并不長,再加上教師在以往的教育學習中沒有專業的課程教育指導,就使得教師在設計德育校本課程時多少會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們還是習慣性的依賴國家編制的教科書,這種落后的觀念同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開發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課程觀念的落后使得德育校本開發收到了制度層面極大的限制。
2.缺乏專業的開發知識和技能
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小學教師們普遍認為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和傳播者,研究工作交給專業的人員來做。教師們把自己定格在了教書上,深刻的貫徹落實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將考試需要的知識全面的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成績就是鑒定教師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這種研究意識的缺失,使教師缺乏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積極性,使得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缺少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的指導。
3.缺乏課程專家的指導
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由于沒有受到專業開發知識的引導,會存在開發的盲目性,設置的德育課程較為隨意,這樣的德育課程不僅沒有達到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目的,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浪費學生正常學習的時間,極大地阻礙了科學規范的校本課程開發實踐。
二、基于生活的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研究
1.轉變傳統的課程觀念
要想實現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進行,首先就需要校領導和教師們轉變傳統的課程觀念,從思想和制度上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明白校本課程是學校自行決定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全體教師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2.建設生活德育課程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將德育滲透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讓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時時刻刻能受到德育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建立健全的人格。因此,生活化的小學德育校本課程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1)科學合理的設計小學德育校本課程。在設計的過程中不要根據學校和老師的主觀意志去進行盲目設計,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小學生實際的道德發展需求,以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為導向,設置科學、合理的德育校本課程。小學生普遍單純、分辨是非能力較弱,對于德育中的原則部分,單單是死記硬背一些條條框框是不可取的,這樣不僅會導致德育的教育效果低下,甚至還會使學生對德育教育產生抗拒心理。這就需要在課程的開發中教師和領導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注意結合生活實際,讓課程的內容只在實踐層面,用事例教學來讓學生直觀的理解道德的規則部分,不去給小學生設置原則性和想象程度較高的課程。
(2)將生活中的問題融入到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中。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受道德行為,獲得道德認知。生活問題方面的道德課程內容要根據學校的實際差異來設置不同的開發方向,在教育課程中滲透一些生活中的道德現象和違反道德的現象,提高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的可理解性和生動性。
3.將德育滲透在學科當中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傳授給學生專業學科的知識時,要將道德教育滲透其中,讓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科能力,還加強了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塑造小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德育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學科滲透,將學科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不僅接受知識,還通過潛移默化吸收更多的道德知識,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
4.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模式
(1)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最后一環就是注重科學評價。小學校本德育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與習慣養成,因此,德育教育的評價也要根據發展性原則,對學生參與課程的實施情況和體驗感悟等進行重點評價,評價個人的情感取向、思維品質、德性品質的差異,引導其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從而培養其道德意識,提升其道德素質。
(2)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進行評價。德育校本課程的形式主要包括活動課程、實踐課程、隱性課程等,其最大的教育價值在于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因此課程評價也要將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重點,不能一味的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層面,科學、有效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生行為與習慣、情感與態度、思想與精神的變化情況。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了老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基于生活的小學德育校本課程在開發時要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情況,踐行科學合理的德育校本課程,使之符合學校的特色,從而實現構建德育教育新模式的教學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張生花.小學德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7.
[2]楊吉榮.小學思想品德校本課程開發現狀的調查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7.
[3]莫宇紅.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索[J].江南論壇,2016(11):55-56.
[4]鄒強,吳亞林.基于本土文化的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6):18-19.
[5]方素英.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