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階段教學過程中,英語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各專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英語教育教學質量對于大學教育以及受教者的長遠發展而言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社會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大學英語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素養,就成了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課題。本文從任務教學法著手,結合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實際發展情況,對如何將這一教學方法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過程并切實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應用發展
【作者簡介】李曉燕(1979-),女,甘肅蘭州人,新疆理工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大學英語優秀課程項目 (YK2018020404006 )。
教材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著教學質量。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導,我國大學英語教材通過不斷的修改變化正在不斷趨向于完善。這其中,《新視野大學英語》成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范圍最廣的教材,因此,本文選取《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的應用作為背景,分析任務教學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一、任務教學法應用價值
任務教學法即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以特定目的為中心,教師從教學內容出發設置各種相關人物,利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互動來推動任務完成,并最終實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其能力素質的全方面發展。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來說,任務教學法有著多方面的應用價值。
1.促進教學目標達成。與傳統教學方法相對比來看,應用任務教學法對于促進教學目標的明確有著重要作用。由于關注教學結果、考試成績,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更加傾向于使用內容灌輸性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氛圍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課堂教學偏于嚴肅枯燥,易引發學生的疲憊心理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應用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任務教學法,能夠推動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加深,學生在團隊合作、情境構建等多種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有了更多的語言應用與實踐機會,在語言應用層面實現新的發展。可見,將任務教學法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助推動教學由表至里的深層發展,推動教學目標真正實現。
2.促進師生角色轉變。將任務教學法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轉變以往固有的師生角色有著積極意義。在過去英語課堂中,授課大都是圍繞教師為中心開展的知識灌輸活動,授課方與受教方缺乏有效交流與溝通,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狀況。應用任務教學法能夠促使教學中心轉移到學生身上,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借助任務的制定、組織及開展等引導并協助學生開展英語學習活動。通過任務教學,學生的被動接受地位得到轉變,主動開展知識探索,接受教師指導評價并對自身學習狀況作出即時有效的反饋。這種師生角色的轉變有利于教學成效提高,同時對學生自主探索能力、批判性思維發展、團隊協作意識增強等都有極大幫助。
3.促進學習動機改善。任務教學法更關注教學過程而非教學結果,以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表現而非考試、考核成績來對學習成效進行評價,評價方同時包括教師和學生,評價方式相對靈活、評價內容更為立體全面。來自教師以及其他學生的評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面對考分產生的心理壓力,使教授雙方教學活動的最終著眼點由考試轉移到能力培養、全面發展上來。在任務教學法的強調下,學生的英語學習認知能夠得到積極轉變,學習動機得到改善,學習活動向更深層次有所發展。
二、任務教學法應用的困難
1.教學思想。將任務教學法落實到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現實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教學思想明確程度不足。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語言素養是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僅關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而非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這種不甚明確的教學思想成了阻礙任務教學法落實的最主要因素。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不準確理解直接導致其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認識不夠清晰,可能進一步引發學生不能夠有效理解教學安排、不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開展系統化學習的不良結果。可見,要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落實任務教學法,首先必須使教學思想得到更加清晰的明確。
2.學生素質。大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各學生英語水平素養有高有低,不同班級、專業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十分明顯,這是任務教學法應用需要面對的另一大困難。一般情況下,來自經濟較發達城市的學生由小開始接受長期系統的英語教育,無論是在聽說讀寫各項技能還是在跨文化交際等各方面能力上都要優秀于教學水平相對落后地區的學生。遵循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很少能夠重視這一現象,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對各學生英語基礎的了解并不全面準確,針對學生水平開展的針對性教學更是無從談起。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很有可能會逐漸擴大其同英語水平相對較高同學之間的差距,引發逆反、自卑、厭學的不良情緒。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是將任務教學法落實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所應著重考慮的問題。
3.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單調是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普遍現象。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教師不關注學生實際需求,按照既定模式開展填鴨式教學,硬性灌輸教學內容、書本知識,敦促學生被動接受、強制記憶、機械訓練。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不僅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技能的理解內化,甚至有很大可能性導致其陷入思想僵化的不利發展情境。未能得到豐富的教學模式產生的教學成效不夠理想,一方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之后的教學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培養出的大學生人才不能很好地同社會相適應,會在之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遭遇更多困難。
三、任務教學法應用策略
1.課前準備。教學任務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著教學是否能夠取得成功,要落實任務教學法,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從本班級實際學習情況以及課程具體開展情況出發進行充分準備。
教師需要從學生具體發展情況出發,將學生興趣愛好作為突破口,并全面考慮其實際語言水平以及具體發展需求,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過程的高質量和高效率;要重點關注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開展針對性、計劃性培養;要關注各任務設置的連續和相關性,將任務同教學內容、課內知識學習和課外能力拓展有機結合到一起。此外,根據當前各大學的英語教學實際情況,教師有必要適當增加口語交流內容,適當布置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課外書面任務,引導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能力同時發展。
2.課上引入。引入任務教學法,要堅持真實、連貫、趣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各項原則,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確定具體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Heroes of our time” 這一個單元時候,教師可布置學生課下收集資料關于時代英雄的材料,引導學生浸入到具體情境中對學習內容進行理解,在內化之后開展知識輸出,在課堂進行資料共享,并且讓部分學生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Oral presentation,使學生的語言能力、自主創造力得到提升;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三冊“Access to success”一課時,可布置學生課下英文演講的任務,幫助學生自主收集、整理 成功勵志人物的資料,并發表班級內部解說演講,以興趣激發的方式敦促學生增強自主學習積極性,學會如何根據提示信息自主收集、審閱整理資料。此外,諸如分組辯論、情景劇編排、虛擬新聞發布會等都可以成為開展任務教學法的具體方式,教師需要聯系實際情況,科學靈活進行使用。
3.課后評估。以考試成績評定英語教學成效的傳統評估方式較為片面,要使任務教學法發揮更大效用,有必要適當開展創新,轉變教學評估模式使其多樣化、立體化。根據任務教學法特點,要將過程評估與最終評估結合起來。具體來說,英語教學的課上與課下任務完成狀況,都應被列入評估范圍。教師可組織建立學習小組,應用小組成員相互打分、小組長對組員進行打分或小組之間相互評分等不同方式,并最終由教師根據不同學生表現狀況進行最終評估,將其作為平時表現成績,與考試成績結合起來,共同成為學生學習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憑。
四、結語
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既是對傳統教學的發展又是一種針對當前教學發展需求做出的創新,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以往教師一味灌輸而學生被動接受的不良狀況,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在《新視野大學英語》得到廣泛應用的當下,進一步研究任務教學法,幫助教材價值得到有效實現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趙燁.運用分層式任務開展漢英翻譯教學研究——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翻譯練習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3):1-7.
[2]何海燕,王玉萍.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綜合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兼析強式任務與弱式任務的實施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 2018,(1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