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摘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現代教育培養具有高創新精神和強實踐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推進,國家教育部門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育也越發重視。而綜合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圍繞著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開展策略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綜合實踐活動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在經濟與科技實力迅速增強的現代社會中,生物學知識已經成為了每一位公民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如何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學成效,已經成為了所有一線生物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核心問題。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一種能夠培育學生綜合生物素養的有效手段。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特征
1.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由各種形式、類型不同的生物教學活動來組成的。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獲取實際經驗,進而不斷強化自身的實踐技能。學生必須學會在實踐過程中進行自主操作,并準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結合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2.開放性
與一般的文化理論課程不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時間不限時間、不限地點也不限形式。它完全打破了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和單一的教學模式的限制。綜合實踐活動更加強調學生參與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學生真正地面向生活實際與整個社會,以通過豐富的活動來推動自身的個性化成長。在此過程中,實踐活動的形式、內容、標準以及評價都十分開放化。
3.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的干涉度非常小,往往只在學生遭遇到問題時才提供適當的指導與幫助。學生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完全依據自身的興趣與能力來選擇學習內容,因此呈現出極強的自主性。
二、綜合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活動計劃不完善
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較為傳統,僅僅重視對學生生物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重視,而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空間就極其受限。教師本身對活動開展的重視度不足,也未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規劃設計,因此活動開展條件極不成熟。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流程以及目標設置都較為草率,最終無法取得應有的實踐活動開展成效。
2.指導方式不準確
雖然綜合實踐活動本身具有較為顯著的自主性,但依靠高中生本身的生物能力依然無法全面處理每一個問題,因此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提供的幫助以及指導都是必要的。但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模式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師僅僅采用“一刀切”的指導模式,就無法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影響到活動成效的提升。
3.缺乏活動反思
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完畢之后及時反思活動過程以及相關的經驗教訓,能夠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但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并未重視結果反思,沒有引導學生在活動后進行合理的總結,因此而使得綜合實踐教學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用,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策略
1.完善活動計劃
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圍繞著課程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來開展教學活動,制定教學計劃。教師需要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引起足夠的重視,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進一步培育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指導,幫助學生及時發現活動計劃中的不足之處,從而不斷優化活動方案,最終有效完成實踐任務,達到實踐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生命觀念以及科學素養都需要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如果是以制作標本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那么首先就要明確是制作什么類型的標本?在哪里采集標本?需要準備哪些工具?使用什么樣的制作道具?采用怎樣的制作方法?小組成員應該如何分工?等等。而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很可能出現破壞環境,或者無法制作成功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協助學生一同解決。
2.強化教師自身的實踐素養
教師直接監督以及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因此教師本身的實踐素養能夠對學生實踐活動開展的成效產生重要的影響。只有教師實踐能力過硬,才能為學生提供全面、細致、科學的指導。為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樹立起端正的職業態度以及積極的學習觀念,在日常生活與工作過程中合理把握學習契機,不斷精進自己。與此同時,生物教師還應結合生活實際,了解最新時事要聞,并將生物知識與其合理融合在一起,以凸顯出生物學科的生活化特性,為學生的活動主題策劃提供參考。而對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生物教師必須給予及時的幫助,以引導學生走出困境,并促使學生打開新的學習思路。
3.加強活動反思與交流
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必要的反思和交流對于優化實踐活動來說至關重要。總結實踐活動的經驗教訓,不僅可以為下一次的活動提供幫助,還能在反思中明確學生的活動結果以及能力發展。高中生物教師以及學生自身都必須重視活動反思的重要意義,并選取適當的契機來進行有效交互,以及時發現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不斷優化自己的活動內容與實踐流程,最終達到最優的實踐效果。
4.引入生物科學史的學習
生物學概念和原理既是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又可作為探究的對象。在生物科學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去了解世界,認知到各類事物的本質,并有效掌握探究問題的基本方法。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利用互聯網資源來進行生物科學史教學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總結。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課堂上,對于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識,教師往往只是要求學生記憶下來即可,卻缺乏對它們深層次的理解。例如:能量流動定律存在的價值是什么?瘧疾的病原體是如何被確認的?等等。實質上,對于三觀構建基本完成以及認知體系越發成熟的高中生而言,這些問題都有著極大的探索價值。高中生物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選取適當的教學材料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的綜合實踐探究,以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推理以及科學探索的精神。
5.圍繞科技資訊開展研究性學習
對于科技資訊的研究性學習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體現STS精神[2]。生物教師需要時刻關注生活中以及社會上最新的生物科技話題,從而結合課程需求來為學生選取適合他們探究的理論,進而鼓勵學生圍繞著不同話題來進行思考與探索。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與科學思維都能夠得到有效發展。比如“基因編輯嬰兒實驗”、轉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生態環境演變等等。
這些話題既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又能夠激發出學生的探索熱情,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當中。
四、結語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構建了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為幫助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生物教師需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做到將接受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有機融合,相輔相成,從而推動現代化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并有效培育學生的綜合生物素養。
參考文獻
[1]文娟,張友碧.高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學生物教學,2018(10):48-49.
[2]張海葉.活化綜合實踐活動 提升生物校本內涵[J].中學生物學,2014,30(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