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忠
摘要: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一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所以教學效果是否良好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思維深度也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核心素養,是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重要特征。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開展融入核心素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總結
教師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經常作為課堂的核心帶領著學生學習,在課堂上完全起到主導者的作用。但是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為“學生學,教師引導”的新型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和時間發表自身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角度的概念過程中,鼓勵學生針對生活中的某一個物品角度進行討論,以直角為例,引導學生觀察教室中的直角,然后使學生將生活中所見到的直角向大家描述出來,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討論的欲望被激發出來,同時也可以將課堂的氛圍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改變傳統教師一味灌輸的課堂沉悶現象,也可以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在學習長度的概念時,學生第一次接觸米和厘米這種衡量長度的單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刻度尺來衡量教室和桌椅的長度,同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相應的規律,例如教室的長度適合用什么單位來衡量,而鉛筆和橡皮的單位用什么來衡量更合適?上述教學行為可以使學生對不同的長度單位用戶有大致的感性認識,然后教師在對其進行理論升華,使學生的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得以提升,將核心素養的教學觀念融入數學教學中,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相對比較好動、活潑,如果限制小學生在課堂上安安靜靜地完全集中注意力、聽講45分鐘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避免單調乏味的灌輸,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并且在參與中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得到鍛煉。例如,學生在學習基本的幾何圖形過程中可以利用七巧板擺出一些造型來激發想象能力,利用不同的七巧板元素搭配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在這個過程中強化對幾何圖形的理解和認識,也可以使學生明白不同的圖形有什么樣的特征。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可能對這些幾何圖形特征和構造無法提煉出精確的理論描述,但是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感性認識,對于后續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創造契合實際的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其作用和目的是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設置更貼近生活中的應用場景,使學生學會數學。例如,小學生在生活過程中很容易在購物時遇見打折的情況。所以,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也可以將一些抽象的計算題目為學生描繪成實際的場景,經過這樣的包裝,就可以使學生聽起來更容易接受,教師也可以在講課過程中將一些常見的物品或教具帶到課堂當中,使學生根據它們的售價和打折以后的價格為學生設置一定的題目,可以是學生比較打折之后的物品價格和如何購買更加省錢。上述過程,可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作用,教師設置這些實際生活場景也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避免枯燥無味的課程使學生走神。
四、結語
核心素養,融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及貼近實際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逐步養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梁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J].基礎教育論壇,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