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德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入,以及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需求的日益提高,傳統單向傳輸式的單一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根本無法與現代化教學相適應,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轉變與革新教學策略已經刻不容緩。多元教學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策略,將其運用到初中數學課堂中能發揮出的巨大的價值與作用,增添課堂的生命與活力。對此,本文將從探究型教學、分層化教學、合作式教學與信息化教學四方面出發,系統分析初中數學課堂中多元教學策略運用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多元教學策略;運用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并轉變過去單向傳輸式的教學傾向,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來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多元化教學策略恰好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拓展教學內容和方式,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抓住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并不斷的轉變和革新自身的觀念與思想,最終將多元教學策略全面落實和運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
一、探究型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所強調和倡導的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能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深入到知識生成與發展過程中。
1.注重課堂提問,調動學生探究欲望
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避免課堂教學流于形式,過于枯燥和乏味。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便需要注重課堂提問環節,并根據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和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水平來精心設計問題的內容,選擇合適時機向學生進行提問,以充分優化課堂提問環節,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欲望,進而使學生主動地展開分析、思考與探究,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調動學生們的探究欲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們準備了一些問題。首先,筆者為學生們簡單介紹了本節課程將要學習的內容,待學生們了解了本節課程將要學習的內容后,筆者再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如下:什么叫全等三角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頂點?如何表示兩個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問題提出后,筆者將時間交于學生們進行思考,隨著學生們的思考與分析,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課堂提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2.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也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數學教學不能只是將學生們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局限于理論層面上,這樣最終導致學生的“眼高手低”。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重視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的組織與開展,給予學生們實踐操作和探究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擁有實踐操作的機會,實現手、腦、眼并用,讓學生們能夠深入到生活和實踐活動的之中進行探索和實踐,解決現實問題,充分實現知行合一。
例如,在教授《統計調查》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引導學生們主動加入探究活動中,筆者為學生們組織了課外實踐活動。首先,筆者帶領學生們來到了校園的操場,并讓學生們帶好筆記本和筆,然后,筆者為學生們布置任務,對經過校園的汽車進行統計。通過這項實踐活動,學生們掌握了正確的統計方法。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有效增強了學生的理解。
二、分層化教學,滿足學生差異需求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他們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差異和不同的,如果忽視這些差異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那么只可能導致“差生吃不飽、優生吃不好”問題的出現。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格特征等基本情況和差異所在,隨后再以此為基礎和前提對全體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主要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學生層次來制定分層化教學目標、選擇差異化教學方法,充分落實分層化教學的實施,全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需求。
例如,在教授《不等式》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滿足學生們的差異需求,筆者根據學生們不同的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對學生們進行了分層。對于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筆者將其劃分至A層,學習能力一般、學習成績中游的學生,筆者將其劃分至B層,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筆者將其劃分至C層。對于每一層次的學生而言,筆者都會布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以C層學生為例,C層學生們的學習基礎較差,所以筆者給予C層學生的任務都是一些鞏固基礎的任務,從而幫助學生們改善在學習中的問題。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分層化教學,有效滿足了學生的差異需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合作式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合作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方法,能夠改變學生之間的原本的個體競爭關系,讓課堂教學的氛圍變得更加生動和活潑。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合作式教學運用到教學實踐過程中。首先,教師應根據現實學情將全班學生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對組內成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其次,教師則需提出問題或者發布任務,以激發學生合作的動機,促使學生圍繞問題或者任務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實現學生間的相互學習與促進。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們的團隊配合能力,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合作式教學。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小組成員劃分好后,筆者為學生們布置探究任務。首先,筆者為各組準備了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讓學生們用這四個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任務下發后,學生們立即展開討論、研究,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都積極參與,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經過學生們激烈的討論后,各組最終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合作式教學,有效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
四、信息化教學,加快學生理解速度
隨著時代與社會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教學也日益呈現出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信息化教學方法也應運而生,將其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促進知識呈現方式的轉變,加快學生的理解速度。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便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和技能,從而能夠運用各種信息資源和手段,包括多媒體設備、電子白板等等,將數學知識以圖像、動畫或者視頻等形式展示給學生,讓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動態和形象,幫助學生建立起抽象知識與形象思維間的聯系,加快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速度。
例如,在教授《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加快學生們的理解速度,筆者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開教學。上課開始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將二次函數的圖像為學生們進行了直觀的展示,然后根據函數圖像為學生們分析函數的內容。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信息化教學,加快了學生理解的速度。
總之,多元教學策略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是新課程改革下轉變教學行為的直接體現,同時也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以創新性的教育觀念為指導,運用探究型教學、分層化教學、合作式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等教學方法,來推動初中數學課堂的轉型和升級,最終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艷.淺議如何實現初中數學多樣化高效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38.
[2]徐夢雪.注重多樣化教學,讓數學課堂變得靈動多姿[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3):160.
[3]張才元.多元教學方式引導下的高效課堂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3(3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