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荷鳳
摘要:科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的渠道,因而課堂教學質量受到了教師的重視,他們也在不斷地研究有效的教學策略來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變得高效。在探索的過程中,科學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需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內容;還需要聯系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樣所得出來的課堂教學策略才能夠變得有效。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旨在給各位教師帶來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科學教學;課堂教學;初中
何謂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它不是初中科學教師一個人就可以認可的,還需要得到學生的肯定。換句話說,教師只有站在學生角度上考慮所研究出來的教學策略才能夠發揮其作用,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充滿興趣,以及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除此之外,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培養。因而初中科學教師要做的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并將自己成功地放到引路者的位置上。
一、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確定有效教學目標
教師所設立的教學目標是指導他們課堂教學活動的思想,因而其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學生設立有效的教學目標。此時教師要注意的是,他們所設立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建立在學生的學習基礎之上。因為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他們所能夠接收的知識也是有限的,過度的學習帶給他們的只會是打倒他們的學習壓力。例如:在進行《動物的行為》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之前,筆者就進行了精心的備課準備,并在研究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基礎的前提下為他們設置了分層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筆者為他們所設置的教學目標為了解動物行為的類型以及能夠通過所學知識來對動物的行為進行分類和判斷;而對于學習基礎較強的學生來講,這樣的教學目標是不夠的,筆者還需要他們對動物的行為進行深入研究。這樣的話,在筆者教學的過程中,基礎較弱的學生就能夠跟得上筆者的步伐,基礎較強的學生也不會覺得筆者的教學過于簡單,他們的學習效率也會因為心態的轉變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結合教師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教學情境
科學學科的有些知識固然是有趣的,同時也需要教師充滿趣味的呈現方式,這樣才符合初中學生的性格特征,進而使之更加積極地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這時初中科學教師為學生進行生動教學情境的創設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但教師要注意的是,他們在選擇創設情境所需要的素材時,必須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的一開始就將注意力迅速地轉移到即將要學習的科學知識上去。例如:在進行《水在哪里》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會通過創設情境來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水的重要性。這時筆者就會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水在生活中的各種用途:洗臉刷牙需要水、洗衣服需要水、做飯需要水、人體內每天也會需要水的攝入等。雖然這些場景在生活中很長見,卻總是被學生所忽略。當筆者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時,就會刺激他們想起日常中的場景,并因此對水的重要性有了認知。接下來筆者就會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那些缺水的國度里的人過得有多辛苦,進而讓學生產生節約用水的意識,以及去探究如何去生產更多的水。此時筆者就順利地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到了他們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中去。
三、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組織實踐教學活動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一定的科學知識之后,他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迫不及待地將之進行運用。這時初中科學教師就需要為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的機會,那就是為他們組織實踐活動。這樣的話,學生不僅能夠鞏固自己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還能夠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踐活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再如教師可以利用該機會來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進行《植物與土壤》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會學習到植物根尖的基本結構以及相關功能,還能夠學習到植物缺乏氮、磷、鉀等物質的病癥。接下來筆者就會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植物實體,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去判斷孕育植物的土壤中缺乏了哪一種物質。在該實踐活動中,筆者為了激發學生的動力,還為他們設置了競爭和獎勵。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鍛煉自己應用知識的能力,他們以后在養花的過程中遇到相關問題時就可以及時地解決。
總而言之,科學是一門探索自然奧秘的學科,學生掌握足夠的科學知識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是很有益處的。這時初中科學教師就需要抓住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竭盡所能地向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傳遞。但教師要注意的是,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因而他們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需要滿足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要求,這樣的話,自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國榮.讓“有效教學”走進初中科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8(06):115-117.
[2]葉玲君.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認識[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