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鑫
摘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載體,通過音樂課程的開展,音樂教師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然而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們才能更好的學習音樂,并且實現個人的全面性發展。本文主要是從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音樂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師;學生;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個人審美能力以及情感體驗發展都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隨著教學觀念的改變,學生的全面性發展也越來越被重視。音樂能夠利用其獨特的魅力帶領小學階段的學生去感受美,也能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除此之外音樂還能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音樂能夠利用其自身帶有的感染力讓學生們從思想情感的高度去產生共鳴,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興趣不大,音樂教學難以進行
音樂有其自身的抽象性,特別很多學校的音樂課程還保留著非常傳統的教學方式,這讓那些缺乏音樂天賦的學生很難對音樂產生興趣。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們也很難主動的去配合音樂教師的教學,去感受音樂的美,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體驗。甚至很多學校由于音樂課程難以開展,教師僅僅只是單純的在音樂課堂上給學生播放樂曲,從而使學生更不喜歡音樂課程。學生沒有興趣也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從而也會影響他們對于音樂這門學科的感受,甚至讓學生們排斥音樂。而這樣的問題則會影響學生的全面性發展,從而使學生無法擁有較好的審美能力,甚至缺乏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缺乏這些能力,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的實現個人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學生對于音樂相關知識了解少,不重視音樂課程
雖然教育觀念已經改變,音樂、美術等課程也慢慢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但是很多學校還是不太注重音樂課程的建設,從而也影響了學生的態度。很多時候音樂課程只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樂曲欣賞上,而沒有結合音樂背后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而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覺得很突兀,而且也無法較好的欣賞音樂。音樂同美術、文學一樣是作者在一定情況下有感而發所創作的,因而也帶有作者自身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感悟,而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夠感受作曲者的思想以及情感,并且能夠在感受中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情感體驗。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觀念還不明確,對于很多事物的認知也不太全面,缺乏音樂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生們也會忽視音樂的作用,從而不重視音樂課程。
二、音樂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然而音樂所能發揮的作用卻是巨大的。首先音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通過音樂的交流,即使是言語不通的人也能能夠產生同樣的感受。不同的音樂帶給人們的作用是不同的,歡快的音樂能夠給予人們快樂的感受;悲傷的感受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使人們對事物產生憐憫;激動的音樂則能鼓舞人們,使人們更加具有激情與活力。缺乏了音樂的教育,學生們將會失去較多的情感體驗,這樣也是不利于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其次很多傳統文化思想不僅會通過文字傳承,還會通過音樂生生不息的傳遞著,所以學習音樂也有利于文化的傳承。而且音樂的學習也對學生的性格發展,人生成長有著較大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生活潑、開朗的成長,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審美感受的發展。
三、讓音樂走近孩子心靈的具體音樂教學措施
(一)在教學中加入學生喜歡的元素
為了更好的幫助小學生們學習音樂,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程中加入更多學生們喜歡的因素,從而讓學生們對音樂課程更感興趣。比如在學習樂曲、樂譜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將時下學生們最喜歡的歌曲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即使學生們沒有學過樂譜,也會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而有了興趣便會有動力,從而也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的推動音樂教學的發展。同時有了學生的配合,音樂教師也能更好的設計課堂活動,從而更好的推動學生學習音樂。配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能更好幫助學生進行音樂熏陶,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感受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只有學生喜歡的,學生們才會有興趣去探索。音樂自身帶有較高的藝術性,對于不曾了解的學生而言非常抽象,只有從易到難,先從學生喜愛的事物著手,這樣學生才會對音樂慢慢產生興趣。
(二)組織學生開展音樂活動
除了引進學生喜歡元素之外,音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音樂活動,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音樂的魅力。比如組織學生出演音樂話劇,感受音樂與話劇的結合,讓學生們更好的體會音樂的魅力。長期只進行歌曲的教學,即使是不同的歌曲,學生們也難免感到乏味,而音樂劇則能較好的幫助學生們換一個角度去看音樂,從而促進學生接觸更加廣泛的音樂世界。而且音樂教師也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進更多種類的音樂。傳統的音樂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欣賞美聲唱法或者一些較為傳統的民歌,但是隨著音樂的發展,音樂的種類越來越多,學生們接觸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因而豐富音樂種類也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音樂。
(三)加強音樂文化教育
很多時候學生們不重視音樂課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并不知道學習音樂的意義。但是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能夠給世界不一樣的感受,也能促進人們更好的感受生活,而且文化的傳承也需要以音樂為載體。因此在日常的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也要加強音樂文化教育,有些名曲不僅是因為自身的優美旋律而值得珍藏,還因為其背后感人肺腑的故事而動人,也只有學生知道了解了音樂背后的文化,他們才會更好的去理解音樂,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一個人只有擁有了審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感體驗,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完整的,全面性發展的人,否則情感體驗的缺失也會讓學生的人格難以健全。在新的教育觀念下,學生只有全面的發展才會成為優秀的人才,因而音樂文化的熏陶對于學生而言很重要。
四、結論
音樂對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而無論如何都不可輕視音樂課程的建設。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音樂,提升審美能力、積累情感體驗,音樂教師也要不斷的更新音樂課程,促進學生改觀對于傳統音樂課堂的看法。只有學生認真的從藝術的角度去學習音樂,才能夠更好的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成為更加優秀、全面性發展的人才。音樂教師在改進音樂教學的同時要多關注學生的喜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陽光、開朗的學習,使學生成為更加優秀的個體。
參考文獻:
[1]董小如.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的原則及路徑研究[J].學周刊,2019(23):156.
[2]龔芳芳.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2):75-76.
[3]丁夢嬌.淺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9(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