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多落后的問題,必須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學習,在學生主動學習探究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師應該深刻反思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革新教學模式,關鍵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豐富教學方法,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營造良好氛圍,還要引導學生快樂閱讀,這都有助于改善落后的教學局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引言
我國小學教育體系因為長時間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侵蝕,在小學階段的培育效果并不是很好,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比如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教學非常乏味,經常會遇到學生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無法提高等問題。就目前的教育形式來說,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很多教師還沒有深入貫徹落實教學改革,教學效率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理念,制定更加可行的措施,順應新課改的發展方向。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1教學模式落后
由于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學的影響比較嚴重,所以大多數的教學模式中,在課堂上還是以教師為主體,以灌輸性方式進行教學。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并不適用于現在學生,這樣學生的接受性很差,還會對學習產生反感?,F在對于教師和學生,大多數的教學目標都是以應付各種考試為目的,教師也是在教學過程中過度的傳授學生很多的理論性知識,讓學生去應付考試,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嚴重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1.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由于語文教學整體的教學體系都是以文字形式表達出來的,所以在一直面對枯燥乏味的語文教學時,又有部分詩詞鑒賞內容需要默寫和背誦,要是在學生還根本都不理解的情況下。難免會覺得提不起來興趣,并且會有產生排斥和厭學的情況。在上課時對于語文的古詩詞鑒賞,教師也只是用聽寫、背誦等方式,非常的枯燥,乏味,脫離生活,導致學生降低了學習好奇心,從學生對于語文的態度我們就能看出教學質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1]。
2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2.1革新教學模式,充分結合學情
教學方式,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法和手段的總稱[2]。教師要根據學生學情特點,最大限度的對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比如在作文教學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先貼近作文題材的教學內容,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人或者事,從生活中發現靈感,并用真實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并以此作為基礎,積累出更多的寫作應該和素材。比如對于作文題目“照片”,教師可以給學生示范一篇范文,讓學生從真實的角度去感受寫作,可以告訴學生怎么樣去找到這種寫作的感覺。教師在布置好作文大致的內容要求之后,讓學生回家和家長一起看一看家里的相冊,相冊記錄著家庭一點一滴,所有歲月的過往,讓家長和孩子聊一聊每一張照片的由來,讓孩子感受到歲月的流逝、時間的過往、生活的變化。這樣,學生就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這些心理變化表達出來,這樣對學生提高想象力、激發興趣有著很大作用。
2.2豐富教學方法,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是靠黑白、粉筆進行背對式教學,但是伴隨著科技的發展,這樣的實行已經不能滿足如今的教學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學便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創設文本情境,能有效夠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不能過于盲目,否則會導致教學內容偏離,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使用時要與所學的知識點有密切的聯系,發揮其教學優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的效率大幅度提高[3]。比如在學習《夸父逐日》課文時,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來展示夸父的形象以及逐日的畫面,讓學生在圖文并茂的畫面中更加直觀的了解所學的課文內容,了解文章所刻畫的畫面以及要表達的情感。
2.3營造良好氛圍,培養學語文的興趣
學生語文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理解和體會到語文樂趣。興趣的產生源于好奇和喜歡,所以一個環境的熏陶是一個重要因素。無論家庭還是學校,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產生語文興趣都無比重要。例如:小學生比較活潑,上課一般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可以穿插著學生此時正在閱讀中的名著有意思故事情節舉例子,把握故事內容,吊起學生興趣,剩余讓學生自行閱讀。不但可以增加閱讀興趣,還可以讓整個班級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學課文《小英雄雨來》的時候,學生的對雨來這個小英雄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講述王二小、小兵張嘎等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學習需求。
2.4快樂閱讀,加強與生活實踐的聯系
沐浴書香,快樂成長。閱讀實踐是至關重要的,閱讀、認知、寫作,是語文組成的重要環節和步驟。在新課改中教師在平時要多注意強調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實踐的聯系。小學生思維天馬行空。教師應多帶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知識更是如此。適當的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產生寫作靈感,激發學生興趣愛好。閱讀實踐本質上屬于活動課程,是活動課程的繼承與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理應為學生提供廣袤的孕育空間和選擇[4]。
結語
總之,小學階段的語文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面對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對于教學的方法以及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教要運用創新的教學策略,以便于更好的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更多的、更有效的方法,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發現。
參考文獻
[1]曹相弟.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亞太教育,2016(02):99.
[2]唐少君.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42-43.
[3]汪小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8(35):166.
[4]張惠英.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