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敏
摘 要: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飽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與高尚的精神品質,也需要我國的青少年去繼承與發揚。語文學科作為承載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自身有著極大的教育功能。初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講授相關的語文知識,也需要在其中滲透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如何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則是本文要著重分析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措施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學好語文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意義重大,單從思想的層面而言,語文知識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有著很強的指導價值,尤其是教材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重視個人道德素養,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天時地利皆備,只差“人和”。而教學中的“人和”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而言,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意義和價值沒有清晰的認識,反而對舶來文化趨之若鶩,這對于學生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另外,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傳統文化繼承意識普遍較弱。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一方面,教師仔細研讀教材,將其中的傳統文化因素加以分析,并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為指導,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生意義和時代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民族精神。
一、名著中滲透
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中國經典名著,經過了歷史的考驗與驗證,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和傳承性,是中學生必須了解與學習的范本。而初中語文教材中也不乏經典名著作品。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在名著中提取中華民族精神,了解名著中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從而加快學生精神文明建設。
例如,在教學“出師表”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首先,我會“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作為導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談一談對諸葛先生的了解,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我會為學生介紹“出師北伐”的背景,加強學生的認知。進而,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總結文章大意,而后,我會以問題加以引導,“諸葛亮初期的志向是什么?他為什么要出師北伐?哪句話能夠看出諸葛亮的人物形象”。讓學生通過細讀課文,展開對文章的深入探究。最后,我會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身上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并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促進學生情感和認知的統一。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能夠在名著中達到滲透傳統文化的目的。
二、詩詞中滲透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古典詩詞莫屬,而詩歌作為中國的優秀文化能夠流傳下來,不僅僅是由于詩詞語言的華美,更因為詩人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詩詞中所展現的愛國之情及偉大抱負,更因為詩詞中對于美的關注。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鑒賞古詩詞,達到“以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境界。
例如,在教學“水調歌頭”這一首詞時,為了培養學生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首先,我會以“月亮”為話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對“帶月”詩詞的背誦,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此來調動學生情感的同時,也能夠起到揭示課題的效果。之后,我會讓學朗讀體會詞的大意,并誦讀全詞,感受詩人情感。進而,讓學生畫出文章的重點句子以合作的方式加以探究,感悟詞的上闕和下闕中寄托的詩人的情感和蘊含的人生哲理。最后,以歌曲《但愿人長久》進行結尾,再次品味詞人蘇軾那種樂觀豁達的胸襟和中秋之夜對親人的美好祝愿。通過這樣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三、文言文中滲透
文言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途徑。文言文不同于古詩詞,如果是詩詞是文化的“象牙塔”,那么古文就是文化的“桃花源”。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從文言文中感悟人生的大起大落,體會人生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岳陽樓記”這一課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學習作者學“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偉大人格,首先,我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文章的字詞入手,結合注釋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引導學生找出重點句子反復誦讀,如,“則有……者矣”,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其用法,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進而,讓學生重點探究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而感受并學習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
四、合理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提高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改進與創新,并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诖耍踔薪處熢跐B透傳統文化時,需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講故事或者播放視頻的方式,引入相應的傳統文化。這樣既能夠增加教學過程的吸引力,也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之中,同時還能夠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自身良好的精神品質。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木蘭詩》這篇課文時,可以通過講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將學生引入語文教學中。并且也可以借助這個故事,引發學生對巾幗英雄以及孝敬父母相關話題的思考,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人良好的精神品質,以及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進而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提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要從教材中滲透,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在課外主動去發現和學習。同時,也要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雖然具有很強的教育價值,但也常??菰锓ξ叮@就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文化底蘊。另外,也要賦予傳統文化以時代的意義,才能讓學生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參考文獻
[1]沈建紅.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微[J].學周刊,2019(03):31-32.
[2]襲祥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16):227-228.
[3]史艷霞.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