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嫖
摘要:在教師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對學困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重點,也是難點。對他們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轉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家校共育;學困生;轉變
一、原因分析
有—個孩子入學不久,周圍的同學就經常反映被他欺負的種種隋況。從他的行為中,我感到可能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開學一個月后的一天,我約見了這個孩子的父母,我特別強調了父母要一起來。他的父母是生意人,平時父親比較忙。父親屬于沒什么脾氣的人,對孩子的態度比較溫和,缺少父親應有的威嚴。母親是個急性子,脾氣暴躁,孩子的教育重任幾乎都落在了母親肩上。—個家庭中,父母應該各有分工。父親一般要幫孩子把握大的方向,培養孩子的品質、眼界,成為孩子敬畏的人;母親要負責孩子的衣食起居,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管理情緒,身心健康發展。一旦父親在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孩子很容易沒有敬畏之心,容易不辨是非。母親要對孩子要求嚴格,比較急躁,就采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孩子總是怕承擔后果,于是養成了隨口撒謊的后果。又由于母親比較嚴厲,孩子很多時候缺少關心,不會與他人和諧相處,久而久之,形成了各種小毛病。
二、轉化過程及策略
第一,糾正不良行為,加強德育。孩子經常犯錯,不愛說實話,總是抱著僥幸心理。有一次,孩子犯了錯誤并毫無畏懼地撒了謊,我把他領到政教處。政教處決定代為保管他的紅領巾,等到改正錯誤之后再還給他。我趁機詢問之前他隱瞞的事,又跟他說明撒謊、動手動腳、欺負別人的嚴重后果,跟他簽了一份協議書。我感到孩子還是比較信任我的,而且真的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有想要改正的意向。
第二,抓住閃光點,恢復學習信心。通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于是,我在課堂上經常創造機會讓他多發言,遇到講故事的機會就給他,也會及時給予他肯定的評價,還給他一個“故事大王”的榮譽稱號。見到他的家長,我也會讓家長觀察孩子的興趣點,以興趣為著眼點,培養他的專注力。他在一年級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中語文終于得了90分,這是對他各方面進步的最大回報。
第三,架起愛的橋梁,感受集體溫暖。對一個學困生來說,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教師的力量。由于在一年級時的不良表現,孩子幾乎沒有什么朋友。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很希望融入班集體中。他在二年級參加了運動會,為班級贏得了榮譽。后來,我又發現他很喜歡踢足球,就跟他的家長商量,讓孩子參加學校足球俱樂部的訓練。
第四,幫助面對困難,勇敢承擔責任。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喜歡逃避。有一次,我發現他沒去上跆拳道興趣班,而是自己跑到籃球社團去了。我把他從操場拉回跆拳道班的場地,在路上,我了解到,有一次他不遵守課堂紀律,被老師訓了一頓,于是產生了逃避心理。我告訴他,這種行為已經算是曠課,現在去找教練說清楚還來得及。最后,他只得硬著頭皮去找教練說明情況,繼續跆拳道的練習。他發現這件事并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嚴重,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會自己面對,勇敢承擔責任。經過兩年四個學期的轉化,他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上進心增強了,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其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與同學、教師的關系也融洽了許多。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學困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楚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后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聯合家長,因材施教。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班主任一定要做好長期“戰斗”的心理準備。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