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達娥

摘要:通過對一名女性中年級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觀察,發現該名學生性格非常孤僻,存在自卑的心理,俗稱“自閉”。對班級里的其他同學及教師不理不睬,整天沉默地坐著,給教師和家長造成很大困擾。其實她不是真正的“自閉癥”,她所表現出的行為之所以和自閉病癥相似,其實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鑒于她的病癥,家長和教師積極配合,讓她逐漸不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學校教師給予她更多的愛,最終讓她變得開朗,學習和行為舉止都有很大的變化。
關鍵詞:行動研究;自閉學生;家庭教育
一、基本情況
小芳,女,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父母離異且關系緊張,后來母親再婚,養父也很少與她母女見面,母親也經常打罵她。這使孩子缺少了父愛、母愛。不久,小芳媽媽又生下一男孩,把全部精力放在兒子身上,小芳更頗受冷落,成為無人管的“野孩子”,漸漸地,小芳變得自卑、孤僻。本身樣子又長得不好看,小眼睛,大鼻子,黑黑的皮膚,整天低著頭走路,一點自信也沒有。在學習上,以前的成績中等,但到了四年級,成績便一落千丈,且原來活潑的她,變得不愛說話了,把自己封閉起來。
二、初步研究分析
1.教師的分析。通過家訪,我明白導致她得自閉癥的原因。家庭的變故讓她失去了以往的關懷,心理接受不了,由于缺乏安全感,導致她變得焦慮不安,害怕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最終變得孤立無援,逃避所要面對的事物。我明白,在這種時候如果家長和教師不去關愛她,會導致她病情更加嚴重,也不會消除她內心的焦慮。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治療與關愛,最終會導致她對任何事物都保持冷漠的態度。2.明確問題。小芳的“自閉”癥狀歸根結底是家庭方面嚴重缺乏父愛和母愛造成的。由于長期以來,父母沒有關注到女兒的不正當行為,再加上母親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小芳現在孤僻的性格。教師的工作僅限于單兵作戰,沒有聯合起來配合行動。所以,接下來要做的是馬上調整家庭、學校對小芳的教育方式,雙方配合起來,用更多的愛去感染她,努力把小芳的性格缺陷彌補過來,繼而糾正行為。
三、擬定計劃
如下表1所示。
四、實際行動
1.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系,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她擺脫心理困境。通過調查發現小芳的自閉癥主要源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家庭教育的缺乏導致小芳不愿與人交流,通過關閉自己與外界的交流來保護自己。由此,我和小芳父母進行交流,讓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小芳教育的責任感。讓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小芳的現狀。對家長進行思想工作,與家長進行溝通教育,讓家長給予小芳更多關愛。
2.創設機會,為孩子鋪好自信之路。如果學生失去了兒童應該保持的好奇心與積極性,便不利于孩子的發展,基于此,我利用活動以及在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來加強學生的自信心。我讓小芳在班級中擔任勞動委員,班級里的學生反應強烈,支持小芳,讓小芳感受到了不同的氛圍。此后小芳積極主動地參加班級活動,對學習以及生活都開始變得陽光。
3.集體溫暖,讓學生感受友情的可貴。對自卑感強的學生,在班集體中要讓學生得到關懷,而不是嘲諷,要讓每個同學都去關心她,去幫助她,而教師更要起到示范作用,多關心,多鼓勵,多照顧這些學生,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
五、結語
教育不僅僅是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更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生活技巧,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教師也不是教育的唯一對象,家長也是學生的好教師,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發展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想要學生更好地發展,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經過家長與教師的共同努力,小芳各方面都有了顯著變化。1.在與家長交流時,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探討,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也幫助家長做家務,與家長的關系親密。2.性格變得開朗,在班級中與許多同學都成了好朋友,樂于幫助同學,融入了班級。3.學習上,小芳變得積極,能主動向教師請教問題,成績也有所進步。
在本次研究中,我了解到了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對學習生活等都有所幫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積極地與學生家長交流,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與家長一起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