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江·胡加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學會基本的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數學知識,進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教學法;運用
1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對數學有恐懼心理是因為學生對數字不是很敏感, 尤其是小學數學是以計算為主, 學生在主觀上會認為數學的學習就是計算。根據研究結果顯示,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發現這樣一個規律, 當一個知識點和學生原有的生活有所聯系的時候, 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感覺很容易, 所以開展教學的時候要把數學知識和日常教學結合在一起。比如教師在講解四邊形的時候, 教師想讓學生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能夠看見圖形的形狀,在什么時候能夠看到四邊形,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記憶來理解一下四邊形有哪些特點,通過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化。在對學生進行加減法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進行應用題的教學。教師鼓勵學生對生活觀察,比如家里來了5 個同學玩,但是只有9 個蘋果,要怎么樣來進行合理的分配,分配的方法是什么, 把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還有學生在學習時間安排的時候,教師讓學生自己做一個日常作息時間表,每天起床的時間,整理書包的時間,洗漱時間都詳細的羅列上, 在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的同時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接觸元、角、分識別的時候,借助多媒體來引導教學,給學生播放一些在超市買東西付錢或者找零的視頻,學生看到日常生活的情況,拉近生活和學習的距離,學生看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會對數學產生探究性的深入研究。
2生活化的作業和教學內容布置
很多時候學生對于枯燥的作業有很大的厭煩感, 所以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就不是很認真, 其實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的方法, 但是學生這種不認真態度導致教師不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要注意作業布置的趣味性, 比如教師在進行加減法教學的時候, 可以拋開課本上的固定題目, 讓學生先計算一下家里的日常開支, 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把數學和實際生活進行相互結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學習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 讓學生在課下能夠便于學習和整理, 教會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學資源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運用。教師要設計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一些相關卡片, 卡片上面寫著我國名山的高度, 讓學生對于小區和城市的人口進行統計, 教師在圖片提供過程中, 對學生數字敏感度的培養和數字的識別都有幫助, 教師最好把枯燥的教學內容改編成小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接觸到的生活元素, 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3創設多媒體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多媒體技術將書本上的知識利用圖片、影音、視頻的方式動態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一改往日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
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創設多媒體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精力都放在課堂學習上,并且使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學習熱情也會變得十分高漲。例如,在學習圖形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基礎圖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大、旋轉、定格功能,把色彩豐富的圖片當中的圖形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進行觀察,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興趣,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活動,教師要想使孩子愛玩的天性充分釋放,就要利用游戲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只有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他們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所以,教師可以將游戲引入課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例如,教師可以舉行接力報數的游戲。讓每個學生都來進行報數,當需要說出3或者3的倍數時,學生就要拍手,如果學生報數失誤了,就要表演一個小節目,通過這一個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教師也可以舉辦計算小能手競賽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卡片,在上面寫上計算試題,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發一套計算題,小組成員每人計算好一道題后,傳給下一位同學,看看哪組學生計算得又快又準確,這個游戲可以把枯燥的計算變得靈活有趣,而且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游戲,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能
力。
5創設生活情境,提高應用能力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利用所學的數學可以很好地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因此,數學教師應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通過將豐富多彩的生活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的方式,在生活情境中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知數學知識的特點和規律,使學生了解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創設生活情境的時候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這樣才能找準切入點,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拉近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設生活中去商場買東西的場景,由學生來扮演商家和顧客,通過模擬生活中購物的情境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人民幣”。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掌握生活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6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通過創設情境來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課堂重新煥發光彩。所以,小學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結合新的理念,為學生創設更加具有藝術性和趣味性的情境,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愛上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汲夢楠.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8(02):3- 5
[2]白曉林.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06):11- 12.
[3]董永康“.小學數學練習有效性的研究”之課堂練習的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
[4]劉艷平,康東興.數學情境教學“三境”[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