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曉東 王健
摘要:生態文明是人類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關系,生態文明所實現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從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當前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的前提,同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社會得以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宿遷駱馬湖生態四項賽事在比賽中增強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深化當地居民健身的意識,達到緩解城市公共體育空間壓力、滿足大眾健身需求,從而實現與身體對話、舒緩精神壓力、實現自我價值。生態四項賽作為國內最早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大型體育賽事活動中,用體育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對其他地區的賽事發展起到借鑒作用。此外對于賽事舉辦地可以推廣當地特色旅游資源,從而促進賽事舉辦地體育旅游產業發展。
關鍵詞:生態文明;四項賽事;賽事
生態文明是一種重視生態環境、重視環境保護的意識、價值觀和文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最重要的前提,同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社會得以安定的基本條件。[1]2014 年 10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2]中提出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的審批權,我國體育賽事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各城市爭相承辦大型體育賽事。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堅持綠色發展,轉變消費方式。[3]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體育賽事服務過程和消費方式綠色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高水平發展。2016年10月21日,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國家旅游局等相關單位發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強化生態保護意識,遵循嚴格的環保標準,強化對飲用水源地和自然保護區的保護,[4]防治環境污染。在戶外賽事中強化生態文明觀念,貫徹生態文明的措施,正在成為時代的號召,社會的需求。
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能夠推動舉辦城市經濟、文化的發展,但是過多的商業性體育比賽加劇了賽事之間的競爭,彼此爭奪賽事資源,造成賽事效能減小,同時還為城市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環境、交通、住宿等方面的壓力。因此,如何在體育賽事中實現本地效益實現最大化,找到適合本地區開展的戶外賽事,符合生態的發展,同時考慮賽事的延續性、系統性,是賽事組織部門應該考慮的重點問題。
一、宿遷生態四項賽事的發展
宿遷生態四項賽是由宿遷市政府和北京體育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發創辦的新興時尚運動項目。賽事從運動科學角度深入研究,設置多元化項目,避免長時間單一運動對人體的運動損傷。[5]宿遷生態四項賽以人類在陸上和水上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的經典運動項目“駱馬湖橫渡”、“駱馬湖皮劃艇”、“山地自行車”、“森林公園越野跑”,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促進當地休閑、服務等產業發展。
生態四項賽已由最初的國內C級賽事升格為國際A級賽事,參賽選手遍布全球,這項起源于宿遷本土的生態四項賽,已經成功入選中國高校教材,成為中國體育賽事創新的優秀范本,被評為2016中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作為一項原創賽事,生態四項賽在宿遷歷經了從無到有,從起步到騰飛,目前已經成為江蘇省十大品牌賽事,獲選中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成為大眾運動健身的新時尚,作為成功案例解析中國原創體育賽事運動的發展規律,并在內蒙古、浙江等省市成功舉辦,獲得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追崇,[6]從而達到以點帶面,全面發展,實現以健康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生態體育挑戰賽事。
二、生態文明視野下宿遷生態四項賽事的研究
(一)打造全方位生態賽事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是一個超越工業文明的大時代[7],這個大時代的是以科技促進產業發展、遵循生態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時代。生態文明是指是指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通過生態四項的原創賽事的引領,借助常見的體育項目將體驗旅游、全民健身、體育產業融入宿遷駱馬湖的經濟建設,帶動賽事舉辦地的體育健身、健身鍛煉的熱潮,促進宿遷駱馬湖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建設。在賽事舉辦過程中,最大程度使用本地區現有的體育資源,不新建不浪費,將賽事舉辦到家門口,使得賽事不再讓群眾成為看客。通過設立當地人報名渠道與獎金,推動當地居民的參與。借助賽事活動制定規范的競賽標準、體育體驗旅游產品的標準,并且借助于媒體、網絡、紙媒等宣傳平臺在全國大范圍的宣傳、推介和引領,使“生態四項”形成能在蘇北地區所特有的極具觀賞性、參與性、科學性、挑戰性和深厚文化內涵于一體的生態體育體驗旅游目的地。
(二)賽事文化特色
宿遷駱馬湖是抗秦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從此經過。借助戶外項目比賽能夠讓參賽者更加真實的體驗到蘇北地域和北方地域自然壞境的特色。駱馬湖湖濱新區的酒店建設、道路的建設、休閑旅游設施和天然的生態自然環境相互融合于一體,既有現代城市的繁華景象又有原始生態的自然優勢。宿遷駱馬湖相比于其他城市體育產業設施完備,基于城市和完全野外的中間地帶,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還有后期城市規劃建設的休閑產業落地項目,具備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體育體驗旅游、全民健身與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當地休閑產業、服務產業等第三產業建設。
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考慮到宿遷駱馬湖未來體育體驗旅游發展,將比賽線路設計成以駱馬湖湖濱新區為主賽場,從而讓運動員在水面上的比賽能夠體驗駱馬湖優質的水資源,陸地上的比賽能夠感受到城市的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的宜居城市。用健康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依托于宿遷駱馬湖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后期城市規劃建設的休閑產業落地項目。
(三)打造生態體育旅游線路
比賽線路與難度的設計上,符合大眾健身的需求。考慮當地人們的健身習慣并結合當地旅游特色,充分發揮大眾參與性,只要平常保持運動,都能參與到其中并且能夠堅持下來。我們傾力打造的生態體育體驗旅游線路是為了讓那些不經常鍛煉的人能夠完成下來這場比賽,達到體育體驗旅游的目的。
將本地區的優秀水域資源充分利用,賽程安排獨具匠心,將宿遷駱馬湖最具特色的生態環境、最精美的自然風貌囊括并貫穿于賽事中。參賽者在挑戰自己的比賽中能夠發掘自身的潛能,同時也能欣賞現代文明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還能在比賽中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著宿遷駱馬湖獨具風格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生態四項體育賽事將體育活動上升到文化的層面,以理論層面的文化渲染推動當地的體育體驗旅游、全民健身等產業的發展。在生態文明方面,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努力實現綠色發展,用健康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實現賽事舉辦地人民建設小康和諧社會的中國夢想,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三、結論與建議
(一)提升賽事標準,促進賽事良序健康發展
以賽事標準化運營為目標,建立標準化賽事整體的市場化運作模式。以高標準來籌備和實施賽事,通過提升特邀選手的水平、成績,考慮賽道設計、服務標準、醫療急救等方面。本著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盡可能地減少財政投入,政府輸血,逐漸轉變為市場主導運營,發揮賽事自身的盈利作用,打造其自下而上的全方位產業鏈,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突出賽事舉辦地特色,提升深度體育旅游層次
生態四項運動具有結合生態環境和塑造城市名片的功能,以其獨有的特點,進行規范化、流程化的設計,建立生態四項體育體驗旅游體系并設計了眾多新穎時尚的賽事系列活動。
(三)形成系列賽事,做好規劃發展
體育賽事提前規劃,做到早規劃,早設計,提升賽事質量,擴大賽事規模,形成群聚效應。通過打造中國生態四項運動城市聯盟,整合資源,推動生態四項運動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和發展。
(四)打造獨特的賽事文化
通過科學、合理的賽事設置,讓參與者達到鍛煉身體,又能親近自然的目的,讓比賽與生態環境建設緊密相連。加強市場和品牌開發,開發衍生產品。設計展現宿遷文化底蘊、設計精致的獎牌,更是深受跑者歡迎,將特許商品的實物轉化成市場化有價值的產物。
參考文獻:
[1]趙其國,黃國勤,馬艷芹.中國生態環境狀況與生態文明建設[J].生態學報,2016,36 (19):6328-6335.
[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5號.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22/content_10336.htm
[4]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http://shs.ndrc.gov.cn/gzdt/201611/t20161115_826665.html
[5]王雅君.生態四項運動發展戰略定位與項目建設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7.
[6]吳越.生態四項五年結出“碩果累累”[N].宿遷日報,2017-09-03 (A01).
[7]郇慶治.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政治哲學意蘊[J].人民論壇,2017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