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彩英
【摘要】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識字教學運用的教師講授、學生機械識記的方法效率低下。新課改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將激發低年級小學生識字興趣放在首位,想方設法構建小學生主動參與的快樂課堂、高效課堂。本文從圖文結合、編寫兒歌、猜謎識字、字理識字以及聯系生活,拓展延伸等幾個方面闡述了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低年級;識字教學
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難點。由于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識字學習枯燥乏味,加之小學生受思維品質局限,在識記過程中遇到一定困難,識字教學效率一直難以有效提高。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的低年級識字教學應該注重趣味性,以趣引領,在識字過程中讓小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小學生的識字欲望,從而讓興趣成為推進小學生識字學習的重要內驅力,讓他們快樂識字、主動識字,高效識字,幫助小學生既感受到識字的樂趣,還在識字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讓識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圖文結合、情景交融,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推動他們學習的重要內驅力,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為了成功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樂于識字,教師可以將低年級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能力強的特點充分利用起來,將語文教材上的圖片充分利用起來幫助學生識字,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和生字相關的圖片,通過圖文結合,為小學生創設直觀、生動形象的生字學習情境,在情景交融當中,小學生不僅識字興趣被成功激發,他們受到來自視覺、聽覺的多重刺激,學習、記憶的效率也變得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月”字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彎彎的月亮的圖片,教學“日”字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紅紅的太陽的圖片,學生在識字的同時還了解了漢字的意義,成功建立起音義之間的聯系。教師還可以鼓勵小學生將自己從舊圖畫書上、廢舊報紙上、廣告宣傳單上面搜尋自己感興趣的圖片,粘貼在一個筆記本當中,制作成圖畫本,并且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用自己所學的漢字,為其標注上文字注釋,并在這一過程中加以指導,他們不僅提高了識字興趣、強化了識字能力,看圖說話寫話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二、編寫兒歌、易學易記,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效率低下既和教師單一教學方法有莫大關系,也和他們對漢字意義不了解、機械識記難度大有關系。要想激發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熱情,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意義、結構將識字學習寓于兒歌當中,編寫易學易記、節奏感強、朗朗上口的兒歌,在兒歌演唱、朗讀過程中,同時讓小學生打節拍,做動作,教師還可以開展兒歌競賽,充分調動他們的識字積極性。在兒歌的輔助下,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成功調動起來,他們的識字學習從被動轉化為主動,識字效率也大大提升。例如,在“應”這一生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其編寫成一首“一點一橫長,一撇要寫長,三只小豬睡一床。”的兒歌,讓小學生邊寫邊說,用手將這個字的筆畫在空中比劃出來。再如為了讓小學生正確辨析不同偏旁的字,教師可以將“青、清、請、晴、睛”編寫成“有水方說清,有言去邀請,日出天氣晴,有目是眼睛”的兒歌幫助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正確辨析漢字。
三、妙趣橫生、猜謎識字,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只有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望,才能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激趣、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形聲字的特點,根據漢字的結構規律將漢字編織成妙趣橫生的字謎,讓小學生通過猜測加深對字形的記憶、并在掌握漢字結構規律的同時建立起漢字音形義之間的關聯,進一步鞏固所學漢字。除了讓小學生通過猜謎識字,成功激發起小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還可以鼓勵小學生根據自己對生字的理解,自己動手、動腦編寫字謎,在編寫字謎過程中進一步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日”字教學過程中,筆者將“日”字以“四面不透風,一橫在當中”的字謎形式展示出來,學生根據結構特點成功猜出這個字后,鼓勵他們將他們所學的漢字以字謎的形式展示出來,并讓他們分組編寫字謎(由于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數量有限、語言組織能力較差,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予以指導),將編寫完成的字謎說給組內其他成員聽,他們不僅編寫字謎、猜字謎的能力得以提升,想象力也更為豐富,在積極思維活動過程中記憶的漢字也印象更為深刻。
四、追本溯源、字理識字,建立音義聯系
我國擁有幾千年燦爛的文明,漢字在文明傳承過程中功不可沒,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當中,教師要善于對漢字追本溯源,了解漢字背后蘊含著的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了解漢字的本義,這種字理識字法,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還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漢字音義之間的聯系,不僅可以成功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從根本上解決錯別字現象、形近字誤用現象,還可以激發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可謂一舉多得。例如在“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漢字的演變過程展示出來:用多媒體展示火的圖片、然后依次將“火”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展示出來,讓他們對我國最早的漢字象形的特點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出示“眉”字的甲骨文,讓他們探究這個字的意思,小學生看到這個字下面的部分像人的眼睛,而在眼睛的上方有兩豎,小學生看著很像眉毛的形狀,他們自然而然的猜測這個字是“眉”字,然后教師將“眉”字的演變過程展示出來,小學生不僅對漢字的起源有了初步了解、對生字的字義有了深刻理解,他們的記憶也更為深刻。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生活變成語文學習的大課堂,讓豐富多彩的生活成為語文課程的源頭活水。教師可以運用生活識字法,在識字教學中聯系生活,進行拓展延伸,小學生不僅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字學習的意義所在,識字欲望被成功激發,享受到識字的自豪感,還可以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他們在掌握識字方法的同時提高識字能力。例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許多學生對“升”和“生”的用法不能正確辨別,教師就可以利用周一升旗時間,引導小學生關注到國旗緩緩上升的過程,并加上肢體語言,告訴小學生“升”就是“從下往上升”的意思,他們對“升”和“生”的不同之處有了明確的理解。在學習生字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小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如,在學習“南”字時,有的學生在電視熒幕上《名偵探柯南》中看到過這個字,有的在南瓜餅的包裝袋上看到過這個字,還有的學生在麻將牌上看到過“南”字……現實生活為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打開一扇可以更好的認識世界的窗戶,在生活的廣闊天地當中小學生不僅各自施展自己的識字才能,還在學以致用過程中體會到漢字的實用價值。
總而言之,新課改理念引領下,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巧用多元化教學法,讓“趣”引領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過程,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讓小學生樂于學漢字、寫漢字、用漢字,在識字過程中正確識記生字、充分發揮想象力,提高識字、說話能力,體會到漢字的無窮魅力。多元化教學法引領下,小學生主動學、學好、使識字教學效率事半功倍,并促使他們各方面能力也得以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楊躍升.淺析如何提升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8(50):48.
[2]李運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8(8):42.
[3]廖玉珍.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效率的方法探析[J].新課程·上旬,2018(9):163.
[4]盧敏英.試論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3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