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x靈
【摘要】由于小學生生活單調、思想簡單、語言缺乏,導致小學生習作很多雷同。為張揚學生的習作個性,避免習作雷同,需要教師勤于指導、善于指導,指導他們觀察、指導他們體驗生活、指導他們思考、指導他們進行語言錘煉。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指導;避免雷同;張揚個性
雷同,在初始習作的小學生習作里司空見慣,這主要是由于小學生生活單調、思想簡單、語言缺乏導致的。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粗略而不具體、表面而不深刻,對同一事物,基本所見相同,你看到的也是我看到的,你想到的也是我想到的。于是,對同一事物,大家產生了同一思想,同一思想產生了同一習作。
我們要避免雷同,就要張揚學生的習作個性。每個小學生的習作,都應該有屬于他的東西:有它不同的立意謀篇,有它不同的手法和風格,有它自己的語言技巧和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勤于指導、善于指導,指導他們觀察,指導他們思考。既注意觀察眾人觀察到的,更注意觀察眾人未曾觀察到的;既思考大多數人思考過的,更思考大多數人未曾思考過的。把客觀世界的真實跟主觀情感的真實結合起來,使眼中之物內化為意中之物。這意中之物有了它的特殊性,由此產生的習作,就有鮮明的個性。
一、注重生活體驗中培養習作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過程中,首先應關注能張揚學生個性的獨特感受。下面以習作《榕樹》為例,談談小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培養習作個性。
首次指導,讓學生對學校大路旁的榕樹各部分進行仔細觀察,把所見所想寫下來。習作交上來一看,幾十篇大同小異,一律是“粗大的樹干”“茂盛的枝條”“濃密的葉子”“嫩綠嫩綠的顏色”“我愛大榕樹”。由于觀察的時間、地點、角度和分析的方法差異很小,他們了解到的只是事物的一般屬性,是簡單的、片面的和局限的。所以,習作的雷同也是很自然的。
接下來是第二次指導,讓學生變換時間去觀察和思考。這樣,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體驗,有了《晨光里的榕樹》《風雨中的榕樹》《夏日里的榕樹》《生日那天,我在榕樹下站了很久》等等習作,開始有了些自己的個性。由于時間的不同,觀察到的事物的狀態等就有了差異,但這種差異還是很有限的,所以,這次習作仍有相當一部分在原地打轉跳不出來,雷同現象還沒有完全消除。
還要再寫,第三次指導,讓大家試試變換觀察的角度或立足點,去體驗榕樹的美和價值、意義。這一次,學生們有了新的發現,交上來的習作就有了像《綠色蘑菇》《綠傘》《綠色巨人》《綠墻》《迎客榕》等稍有靈性的文章。“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觀察角度或立足點就能看到更多不同的景象,甚至產生一些遐想,從而使自身的感受更開闊,這樣,就有可能看到或發現別人看不到或未曾發現的東西。
要想使學生的習作具有更鮮明的個性,還必須再升華。第四次指導,筆者讓學生們變換思考的方向和方法,把情感融進去。以第一次習作中“我愛大榕樹”作為中心去思考。這榕樹跟“我”有什么關系?“我”把它當做誰或者什么了?這愛意是怎么產生的?令人高興的是,蘊含不同情感的習作出來了:《大榕樹——慈祥的老人》《榕樹,我的好朋友》《榕樹,我們村莊的禮儀小姐》《我同大榕樹一起成長》《小鳥的樂園》……這些作文就是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真情實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反應,立意鮮明,張揚了自己的寫作個性。
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指出:“兒童感知覺系統的進化,是感覺系統的發展先于詞語系統發展。”不讓學生充分地體驗,經受真實深刻的獨特感覺,決不會有個性化的作文。以上案例,是從文章立意角度,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來培養學生的習作個性,而教師的指導過程是將學生的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二、注重培養習作語言個性
學生習作是以語言表現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寫作的語言來源于生活語言,卻又比生活語言更精煉、更形象、更優美。由于學生初始習作缺乏語匯,往往去尋找好詞佳句,用別人的華麗詞藻來裝飾自己空洞的文章,這顯然是沒有出路的。
學生習作,要經常進行語言的錘煉,老師的指導就是讓學生的語言從生活深處走出來。教師要用極為精密的藝術素養的篩子,篩去他們語言中的“谷癟子”,留下最飽滿、發芽率最高的“谷粒”。例如,讓學生描寫一個人的外貌。寫到眼睛時,都是寫“雙眼皮”“明亮的大眼睛”“眼睛炯炯有神”,把筆記里摘抄的好詞佳句照搬出來就行,絲毫沒有創造的痕跡,也就沒有了個性。教師可以“強迫聯系學習”,描寫對象的眼睛跟相關或無關的事物都可以聯系起來,并找到聯系的繩索——共同點,這樣,學生思維的觸點就無窮了,新的詞句也產生了:“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海(叫人摸不透)”“那不是眼睛,那是閃爍的星星”“他那雙牛眼,西班牙斗牛眼,對著紅布噴火的西班牙斗牛眼”等等,絕少雷同。這些平常的詞句卻洋溢著藝術的美,我們追求的就是這種風格,這種張揚的個性。
沒有個性,便沒有了創造。《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這種“獨特感受”,是自己獨有的、是個性化的、是蘊含創新價值的,習作教學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必須提高習作教學水平,讓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為我們民族的明天播下種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劉本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