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媛
摘要:音樂學科作為小學教育體系重要構成部分,對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提高學生音樂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重要環節,實際教學中受到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合唱自信心不足等因素影響,導致合唱教學質量不高。這需要教師對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音樂合唱水平。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問題;策略;分析
隨著新課改和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在現代教育教學中不斷滲透和深化,教師開展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活動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然而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比較小,認知發展還不夠成熟,在合唱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學習困難的情況,也影響到學生演唱自信心,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教師需要從激發學生合唱興趣、創新合唱教學方法等角度著手,使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合唱教學作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合唱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更多音樂表達技巧和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然而實際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合唱教學作用發揮。這些問題主要是:一是教學方法單一。合唱教學中涉及很多內容,如:音準、氣息、配合等,實際教學中教師以口頭、肢體語言表述的方式向學生講解,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還會降低學生合唱學習興趣,最終影響到合唱教學有效性。二是學生缺乏合唱自信心。合唱教學對學生要求比較高,而小學生年齡比較小,面對高難度的學習容易產生艮縮、同避心理,久而久之就會降低學生合唱自信心,合唱教學也不能夠有序、高效開展。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探討
(一)提高學生音樂合唱興趣
在學習興趣支持下,學生合唱學習效率和質量也會大大提升。因此在開展合唱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興趣進行培養。可采取的措施有:1.提高音樂教師專業素質。教師需要結合音樂課堂教學實際,對學生學習情況和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仔細研究和系統把握,并對課前導入、課堂學習、課后練習等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使整個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合唱練習。2.提高學生合唱歌曲欣賞能力。教師需要在開展合唱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對合唱歌曲文化背景、精神內涵進行了解,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對合唱技巧的掌握也會更加牢靠。
(二)重視合唱技巧引導
合唱作為一門集體藝術,為了充分展現出合唱歌曲表達思想和情感,使作品表現力和感染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就需要學生在合唱時對不同聲部進行協調和配合。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時注意對學生的合唱技巧進行引導,具體措施有:1.適當降低合唱歌曲難度,對學生合唱時的呼吸節奏進行針對性引導,樹立學生自信心。2.教師發揮合唱氣息控制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掌握正確氣息方法,針對合唱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情況及時指正。3.增強學生音準和節奏練習評率,尤其是不同聲部之間有效轉化和連貫,提高學生合唱能力。
(三)科學合理運用教學方式
聯系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選擇合唱教學方法,能夠增加學生合唱學習興趣。如:學生在進行音高和音準練習時,僅僅仰賴單一、重復性的訓練,容易感覺到枯燥,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樂器應用到該環節教學中,讓學生配合樂器進行練習,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趣味性,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活動教學法引入合唱教學中,讓學生在比賽中開展合唱訓練,利用學生好勝心,提高合唱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是基于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探討,想要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率和質量,需要教師從培養學生合唱興趣著手,并注重教授學生合唱技巧,同時將樂器、活動等融入合唱訓練中,以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和合唱教學效果。
(責編楊菲)
參考文獻:
[1]黃長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