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超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類的語言科目,學生要想學好其他科目首先要學好語文。語文教學的效率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策略
前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各個學科的教學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小學語文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式與以往的教學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不斷的對教學策略做出調整,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任何知識都需要有一定的興趣。特別是在學習小學語文的時候,很多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學生必須要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才能學好。因此,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1]。首先,教師要巧妙的設計課堂導入。課堂導入是教學的首要環節,教師應該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課堂導入的方式都很多種,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聯系生活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意義,還可以通過講故事、展示圖片、播放歌曲、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比如,在學習《長城》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欣賞長城的圖片,并且為學生播放《長城長》這首歌曲。這樣的導入方式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競賽活動。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理,他們不愿意服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為學生組織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在比賽之后,教師還要對獲勝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表揚或者獎勵。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將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出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主體意識,才能夠更加主動的去學習,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出調整。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并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教師或者給學生過多的自由,或者仍然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的發揮出來[2]。教學活動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的,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該將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做出改變,不能再在課堂上作為領導者,而是應該做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和促進者,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能動性發揮出來。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更多主動參與課堂的機會,為學生精心的設計一些問題,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或者小組討論,從而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發展能力。但是,教師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給學生絕對的自由。教師要監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做出適當的點撥和啟發,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小主人。
三、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
在新課改背景下出現了很多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多媒體就是其中一種身份有效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傳輸信息的速度非常快,還有很大的信息容量,是教師和學生都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圖片、動畫等的輔助可以直觀的展現抽象的內容,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合理的應用多媒體。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3]。有些教師對多媒體缺乏正確的認知,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少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些教師對多媒體存在濫用的情況,無論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都采用多媒體。有些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也能夠大量的圖片進行堆砌,使學生產生了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應該對文字、圖片的比例有良好的把握,以免學生抓不住學習的重點。教師應該選擇正確的時機應用多媒體,不能不使用,也不能過分使用,而是應該在學習缺少學習興趣或者思維受阻的時候啟發學生,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桂林山水的圖片或視頻,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探究欲望,從而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結論:總而言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且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增加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彩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科技風,2019(18):67.
[2]桑吉卡.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73.
[3]顏景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名師在線,2019(1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