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才鵬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的推進,在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人性化教育,針對學生自身提出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然而在當前的高中教育中,很少有教師愿意花費大量的精力深入學生內部,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案,而只是通過籠統化的了解,提出自身認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缺少教學的活力,對于一些基礎能力較差與基礎能力很強的學生而言有著很大的不適應性,對于學生的培養效果不佳。因此在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效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差異化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不同的教學體系,從而有效的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增長。
關鍵詞:高中生物;差異教學;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課堂活動的兩大主體,而對于不同學生而言,由于學生之前學習環境,學習成果存在差異,造成學生生物學習能力不一,而這時給予學生相同的教學方式與目標期望,很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探求有效的教學方案,為每一個學生的能力提高作出努力。差異教學作為當前時興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對于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教學態度等層次差異化定位,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自身的知識實際,并進行適合學生狀態的教學方法。通過充分考慮學生,將學生放在教學中心,從而有效的實現課堂效果的提高,更好的培養學生,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教學目標差異化,增強教學針對性
在教學前期準備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有一定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定位自己教學方法,安排課程進度,以及達到最終的培養效果。然而由于學生主體之間存在差異,顯然對于學生的目標定位也應當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學習動力,根據學生對于自身的要求,結合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同樣,由于學生是不斷發展的,因此教學目標也應當隨著學生自身的改變而作出適當的調整,使教學目標能夠切合學生的實際狀態,適當的為學生安排課程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的調動學生依照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生物知識學習,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組成細胞的分子》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課堂狀態,根據學生的學生課堂表現提出教學目標,對于課堂表現良好的興趣的學生,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細胞分子進行有效的自我分析。而對于其他學生,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教學全部內容,了解組成分子有那些,怎樣認知。通過對于學生差異化定制教學目標,從而有效的增強教學針對性。
二、教學方法差異化,實現知識最優化吸收
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教師對于學生教學的方法也應當是多樣化與差異化的。作為學生的知識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就需要給予學生最正確的指導。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首先了解學生之前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生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如果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主動性,教師可以適當的傾斜教學資源,促進學生能力發展。對于一些基礎能力很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拔尖的問題引導,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創新性思考。針對一些基礎能力一般,學習動力正常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督促學生進行生物學習。通過有效的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最優化吸收。
例如,在《遺傳因子的發現》這一章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首先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引導教學法,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使所有的學生能夠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知識探究。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按照小組形式展開,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不給學生指導,而對于能力相對弱的團體,教師可以通過幫助與信息提示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探究成功。通過這樣的差異化教育方式,有效的鼓勵學生并發展學生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提高,
三、教學態度差異化,提升教學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的差異教學實施中,教師不僅僅需要考慮學生自身的問題,同樣也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激情以不同的教學態度來指導學生。良好的激情能夠促進學生進行主動性的問題探究,而影響學生激情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教學態度。因而針對基礎能力較弱,學習具有活力的學生,教師就需要有效的鼓勵學生,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生中的長處,并作為自己的長處發展自己,從而提升自己的實力。針對一些學習能力很好,但是不愿意主動學習的學生,教師就需要用一種嚴厲與溫和并存的引導的方式,通過嚴厲針對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而溫和的給予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
總結:在當前這個教育發展的時代中,教師必須要有效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針對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就應當通過差異教學,通過結合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教學態度差異,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進而提升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高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5):65-65.
[2]王春.高中生物教學中差異教學策略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