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摘要】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高閱讀能力與接受優秀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徑。單靠傳統的課內閱讀難以達到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目的,通過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與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豐富知識儲備,通過閱讀掌握閱讀技巧與方法,在閱讀中通過做讀書筆記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通過多種閱讀成果展示使學生產生閱讀成功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本文對小學高年級進行課外閱讀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解與灌輸致使學生很難擁有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學生根本沒有機會獨立思考與廣泛閱讀,教師只是在課內根據語文教材進行講解與剖析,知識視野相對狹窄,并且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相對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的知識很難得到拓展,閱讀能力很難得以提高。而課外閱讀給學生開辟了自主閱讀的空間與時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閱讀主題進行廣泛的閱讀,通過多種途徑富有興趣地閱讀以提高閱讀能力。
一、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閱讀習慣就需要課外閱讀作為手段,因為課外閱讀給學生提供的自主學習與閱讀空間更大,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外閱讀中學生的閱讀更加自主與自由,可以在閱讀的空間中自由發揮想象,并且自主地介入自身的生活經驗,使閱讀更具有個性化特點,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科學引導,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閱讀積累,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從而有效地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學生的閱讀需要有方法與技巧作為基礎,但是部分學生接受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因為課內閱讀量的不足而缺少將其運用于閱讀的機會。教師課堂教學只是給學生提供閱讀的示范,而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在課內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教學需要有足夠的閱讀量來作為支撐,以達到內化與鞏固。而課外閱讀就為學生課內學到的方法和技巧提供了應用機會,可以進一步促進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提升與內化。
(三)使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
語文不僅是一種語言學習的工具,也是人文性培育的載體。小學語文教材中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多種體裁與題材,不僅可以給學生美的語言享受,也為學生提供了文化精神的影響與熏陶。但是僅限于教材的教學,畢竟時間有限,閱讀量也有限,學生不可能接受充分的文化熏陶與洗禮,因此,課外閱讀為學生接受足夠的文化熏染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時間,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接受豐富的文化洗禮。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與閱讀量,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與興趣
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學生接受良好文化熏陶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與道德認知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定相關閱讀書目,供學生精讀與瀏覽,如《名家敘事100篇》可以引導學生精讀,讓學生掌握精讀的方法,還有一些童話小說如《小時候》就可以指導學生以略讀的方式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根據閱讀需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或精讀,或瀏覽,或略讀,或跳讀。二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并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閱讀書目,如可以向學生推薦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沈從文的《城外》以及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些篇目都是適合學生特點的閱讀書籍,并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閱讀中可以產生興趣而對文本進行探究,并且在閱讀中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來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閱讀,理解文本意旨。三是要注重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指導閱讀,而是要由課堂閱讀拓展為課外閱讀,進一步開闊學生閱讀視野。如在學習了《草船借箭》一文時,可以推薦對《三國演義》的閱讀,在學習了《三顧茅廬》一文時,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水滸》片段。也可以根據課文教學中了解背景知識的需要,讓學生提前閱讀相關書目,為課內閱讀提供更堅實的知識基礎。
(二)指導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進行豐富的閱讀積累
學生在閱讀中選取自己喜歡的詞匯或者段落進行分析并做好筆記,或者讀完整篇文章后讓學生整理文章的提綱,或者寫作閱讀體會。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做好批注,就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閱讀,將閱讀體驗表達出來。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主要是興趣性閱讀,把自己感興趣的詞匯與段落摘抄并寫出精妙之處,可以提高對作品的鑒賞力,并且在閱讀中找到興趣,更好地感受蘊含于文本中的文化魅力。同時,學生可以根據精讀與略讀的方法而做不同的閱讀筆記,在精讀中要注重體會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情感,分析文章的段落對突出文章主題的重要作用,在略讀時可以把握文章寫作的重點,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有選擇地做好閱讀筆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筆記在精讀與略讀中的運用方法,精讀對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做好詳細的閱讀筆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做筆記時,要把文章中細膩的情感點及其思想閃光之處精確記錄下來,以加深體會與內化。而略讀筆記只要把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記錄,并且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以達到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的效果就可以了。通過精讀筆記與略讀筆記的記錄,學生可以掌握有效的閱讀與筆記方法,對于不同文章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記錄,提高閱讀效率。
(三)開展多樣閱讀活動,促進學生自主閱讀
一是以賽促讀。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表現欲與競爭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在閱讀中引入競爭機制,使學生進入良好的競技狀態,有效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如根據課外閱讀書目設置趣味性的題目,并為學生提供閱讀競賽的空間,如讓學生根據閱讀書目創編課本劇,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競賽活動等,優勝者可以給予充分的精神與物質鼓勵,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動力。
二是以寫促讀,課外閱讀也是鞏固課內所學詞匯與技能的訓練階段,學生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閱讀中要發揮自身想象,觸發自身情感,并且對文章進行擴寫與縮寫,對于一些科幻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寫出屬于自己的科幻作品。這樣讀與寫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促進讀寫能力的整體提高。
三是以講促讀。教師要注重閱讀成果的展示與匯報。學生的閱讀與感受是不相同的,所以讓學生進行成果的交流可以促進學生相互借鑒。如教師可以舉行讀書匯報會,讓學生主持與組織,匯報會的形式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可以通過朗誦、演講、講故事等形式進行成果展示,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寫出閱讀體會,并且張貼于學習專欄,或者將學生的閱讀體會打印成冊,分發給學生,讓學生相互學習,分享閱讀體驗與成果。
三、結語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課外閱讀,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課外閱讀為學生接受足夠的文化熏染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時間,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接受豐富的文化洗禮。教師要注重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使學生在閱讀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注重讀與寫的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成果匯報活動,使學生對閱讀進一步產生興趣,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映娟.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的指導和推進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8).
[2]潘蔚賢.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課堂指導策略初探[J].教育導刊,2010(3).
[3]蔣亞君.任務型教學途徑在小學高年級課文教學中的應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16.
[4]黎素娟.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J].廣西教育(小教版),2016(1).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