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蘭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構建高效的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提高學習效率。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找到切入點開展創新教學,引導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數學思維,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學會深入思考和操作探究,推動小學數學教學高效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操作活動;練習環節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構建高效的教學成為教學的首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情況,結合創新觀念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和互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制定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使他們能在主動思考中掌握所學的知識,在練習環節鞏固這些知識,實現高效的教學效率。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創新教學時,要創新師生之間的關系,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掌握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用趣味環節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克服遇到的困難,充分發揮思維的活躍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興趣引導下的學習中,學生充分體驗了通過獨立思考收獲知識的樂趣,體會了數學知識的魅力,并能保持持續的學習興趣,主動投入課堂學習中,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推動教學的高效進行。
二、開展生活化教學,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數學學科的認識不足。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數學知識沒什么用,導致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針對學生認識上的錯誤,教師可以把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設計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生活問題:麗麗每天早上跑步25分鐘,她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麗麗每天大約跑步多少米?由生活問題引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三、結合多媒體開展教學,發展數學思維
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讓他們自主探究這些知識時過程比較枯燥,取得的效率還不高。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師可以把多媒體與抽象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直觀圖片、聲音、視頻等內容理解抽象知識,促進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在設計多媒體情境時,教師可以從教材出發選擇一些趣味性的多媒體素材,使學生在直觀情境的吸引下深入探索,結合多媒體展示的內容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提高其學習效率。在多媒體情境下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使他們能積極思考,促進數學思維的深入發展。
四、及時收集學習反饋,制定有效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在活動中,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指導,使他們的學習能夠不斷深入。同時,教師還要及時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根據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制定教學策略,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讓他們通過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強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五、設計操作活動,促進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在分析和思考時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借助直觀的操作,或通過操作觀察、分析和思考,直觀地理解抽象知識,在發展數學思維的同時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設計操作環節,讓學生在掌握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基礎上進行操作探究。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先探究長方形的內角和,把一張長方形紙片的四個角減下來,然后拼成一個大角,通過測量得到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探究梯形的內角和。通過操作探索,學生把多邊形內角和轉化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推導出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公式。
六、設計練習環節,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設計練習環節,讓學生在解決數學題目時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在設計練習題目時,教師要把課堂練習分成三部分:一是基礎練習,學生通過完成這些題目深入理解所學數學概念;二是提升練習,學生在探究題目時要提取題目中的信息,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找到解決思路,順利完成練習內容;三是拓展練習,讓數學能力較高的學生完成這些題目,使其數學能力進一步發展。通過課堂練習,學生能用數學思維分析題目,順利完成練習題目,提高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七、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追求高效的課堂效率,需要立足學生實際,以創新的教學方式為載體,給學生呈現豐富的數學知識,提高探究興趣,讓他們在學習需求的引導下深入探索,不斷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并完成新知識的探索。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習反饋信息,不斷思考和分析,使課堂教學模式得到優化,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數學內容,推動教學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曹玉玲,張蘭芳.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赤子(上中旬),2017(2).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