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剛

摘 要:準確掌握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現狀特別是職業教育助推脫貧攻堅任務的作用效果和路徑是全面把握和探究大思政視域下職業教育助力精準脫貧路徑的重要基礎。著重從從江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從江縣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和職業教育助力脫貧攻堅情況等方面作進一步匯總探究。
關鍵詞:從江縣;職業教育;脫貧攻堅
一、調研開展情況
調研組通過現場核實、入戶走訪、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深入1所中等職業學校2個縣直部門3個鄉鎮,4個村實地調研,入戶走訪貧困戶 10戶,訪談26 人。共查閱教育局、學校、教師在工作行成和留存相關文件、文字資料、照片圖片、音頻影音等相關資料12份,復印復制帶回12 份。共召開各種層級、主題的座談會3個,參加人數22人,參加對象主要為教育局、交通局局領導、鄉鎮黨政領導、從江縣職業學校校長、中層干部、企業負責人。
二、調研具體內容
(一)當地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總體情況
從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東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南鄰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連荔波縣、榕江縣,北靠黎平縣,居都柳江中游,縣城駐地距省城貴陽290公里、州府凱里250公里,距廣西柳州280千米、桂林275千米。全縣國土面積3244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377個行政村、11個社區(居委會)。截止2017年,全縣總人口374586人,其中少數民族占95%,主要民族以苗族、侗族、壯族、瑤族、水族等少數民族為主。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66.28億元,比2017年增長9%,人均GDP實現22642元,比2017年增長8.8%。
(二)當地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發展情況
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是從江縣唯一的一所中等職業院校,2011年晉升為省級重點職校。學校現有教職工136人,其中專任教師116人,雙師型教師49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039人,開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商務、供用電技術、服裝設計與工藝、學前教育、水利水電、影視影像技術、建筑工程管理、航空、民族音樂與舞蹈10個專業。學校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41605平方米,有46個校內實訓室,班班通教室70個,實訓設備總價值達1526萬元。學校現有校內汽修廠兩個,校內服裝廠兩個,電子商務人才孵化基地一個。學校在2017年黔東南州州級技能大賽,獲得二等獎 12個,三等獎9個,教師組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在2019年貴州省職業技能大賽上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
2016年7月8日,縣人民政府與天坤集團簽訂聯合舉辦從江職校協議,由天坤集團對從江職校進行托管辦學。在學校管理方面,對教師推行 “四制一目標”管理,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實施月目標考核制度,實行績效獎勵制和末尾淘汰制,明確年度工作目標,激勵了全校教職工工作積極性,有效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在學生管理方面,全校實行準軍事化管理,以“兩操一點名”為突破口,堅持常態化用《感恩詞》來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用課前誓詞來鞭策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文明禮貌意識,將“德育打造”作為學生管理工作改革的重大工程來抓,明確把學校校園文化定位為“明德校園”。
從江縣堅持以產業發展需要和縣內外用工市場需求,以極貧鄉鎮加勉鄉和 164 個深度貧困村為重點,依托現有各類優質資源,緊扣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家庭中的未就業勞動力開展全員培訓,實行定期不間斷地系統性培訓。確保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和易地扶貧搬遷戶至少有一人以上實現就業創業。2018 年,從江縣完成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 7500 人。按黔東南州2019年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促進就業脫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從江縣2019年計劃完成目標培訓人數9570人。
(三)職業教育助推縣域經濟和和產業發展情況
縣域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智力的支持,在從江縣2019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120個崗位中,要求大專或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學專科及以上的75個,占比62.5%,對于從江縣鄉鎮殘疾人聯合會工作人員、從江縣鄉鎮中心幼兒園幼兒教師,報考學歷放寬至中專(中師、技校、職高)及以上或中專(技校、職高、高中)及以上。
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自創校以來,曾開設的專業有財會、農學、食用菌、農業、果樹、農電、縫紉專業等農村實用技術專業,為從江縣培養了大量的農村實用技術型人才,為從江縣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學前教育畢業生考取事業單位(幼兒教師)85人,為從江縣的幼兒教育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從江職中的師資得到了各類高職院校的大力支持,貴州交職院現有兩名汽車專業的畢業生在從江職中任教。
(四)職業教育助推脫貧攻堅有關情況
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大力發展教育精準扶貧,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2017年以來,精準扶貧資助2112人次共計342.7萬余元;發放助學金6759人次共計670萬余元,發放免學費8544人次850萬余元。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是“八一助學”工程項目學校,每年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學生可享受2000元,2017年有809人,2018年有716人。
2016年以來,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700余人,就業率達到94%以上,畢業生平均月收入2700元以上,凸顯“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職教成果。畢業生就業為當地行業的發展提供專業技術人才保障、智力支持,為當地經濟發展不斷做出貢獻。
(五)省市有關中高職院校幫扶當地職業教育發展和脫貧攻堅有關情況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自2016年幫扶從江以來,就把從江作為教育扶貧的主戰場,通過與從江縣人民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從人才培養、智力幫扶、教育幫扶、產業幫扶、科技幫扶等方面開展合作,讓更多貧困學生取得一定知識和技能,提高就業率,實現教育脫貧。通過“扶智”為抓手開辦了中高職從江班。近三年來,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從江共錄取中高職貧困學生393人。在2017年,通過分類考試中錄取從江籍高職學生57人;中職招生116人;在2018年,高職通過分類考試錄取了從江籍學生65人,中職招生109人。2019年,高職已通過分類招生考試錄取從江籍學生46人。
2016年,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與從江縣政府簽訂了《教育精準扶貧幫扶協議》,開設從江班,從招生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三、調研發現的問題和困難
(一)基礎教育發展薄弱,職業教育發展空間大
2016年、2017年、2018年從江縣高考報名人數分別為1572人、1771人、1981人,在高職分數線段內人數分別為936人,1178人,1274人,分別占比59.54%、66.51%、64.31,高職分數線下分別為220人,140人,219人,分別占比13.99%,7.9%,11.05%。
通過分析從江縣初、高中畢業生去向圖可以得知,政府對初中畢業未能錄取普通高中學生的升學重視不夠,初中畢業早婚現象嚴重,因婚輟學現象時有發生,全縣的打工潮、讀職校無用論仍有很大的影響力,有很大比例初中畢業生提前進入社會。
(二)縣內職校內涵建設有待提高,服務區域能力有待加強
1、學校品牌建設還需加強
從江縣職校始建于1986年,2008年2月搬入新校區,2013年被省教育廳列為“百校大戰”項目學校,2016年與天坤集團簽訂聯合舉辦從江職校協議,現正在全力做好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申報工作。申省示的還面臨三個硬指標不達標:一是全日制在校生數目前只有2039人,學生人數未達標;二是學校占地面積我校只有92畝,占地面積不達標;三是校舍建筑面積有41605㎡,校舍建筑面積不達標。
學校教師編制嚴重不足,公辦教師缺口67人,由于學校沒有編制,不能留住優秀的外聘專業教師。學校“雙師型”專業教師不足,技師以上具有實戰經驗的“雙師”比例嚴重不足,教師隊伍急需加強。
2、專業建設需做強做優
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現有在校生2039人,學生人數超過500人的專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學生人數在200人-300人之間的專業有電子商務,學生人數在100人至200人的有供用電技術和服裝設計與工藝,學生人數在50人以下的專業有3個。通過各專業人數情況可以得知,專業之間差距較大。而隨著和中德諾浩合作辦學走向結束,縣職校的優勢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將面臨的較大的師資缺口,可能會失去后續的發展動力。同時,從江縣是民族大縣、旅游大縣、農業大縣,是中國香豬之鄉、中國優質椪柑之鄉,但從江職校開設的專業與縣域經濟的發展關聯不大,專業開設輻射地方經濟發展不足。
3、學生升學還需加強
從江縣職校雖然近幾年招生規模較13、14年有了較大提高,但離從江縣中考學生未能錄取普高的學生規模還有較大差距。通過分析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2016年-2018年畢業生去向情況可知,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比例過低,2016年至2018年度分別為9.56%,14.92%,13.15%,大多數中職畢業生畢業后進入社會就業。
(三)職業教育對社會服務能力還需加強
從江職中長期堅持對農村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開展了刺繡、電工等免費培訓工作,但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服務能力還有待加強。一是教學資源不足,師資和實訓設備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二是受到老百姓文化程度和綜合素質的影響,部分老百姓只顧眼前利益,對技能培訓的認識還不到位,積極性不高,主動參與培訓的意識淡薄;三是參訓學員轉移就業安置低,就業起伏波動;四是百姓認識不到位,不愿意外出就業。
三、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當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深刻理解教育扶貧是徹底穩定脫貧的重要推手,“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發展教育。一、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讓社會、家長及學生明白職業教育是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二、要加強對普高及職校的組織領導,加大與省內優質高職校的聯系,鼓勵高中、中職應屆畢業生通過分類招生考試進入理想的學校及專業。
(二)把握發展機遇,加快建設職校
當地政府及行政部門要加大縣職校的支持力度,全力幫助其申報省級示范學校,通過政策支持解決教師編制不足、能工巧匠引進困難的問題。依托幫扶院校,扎實開展師資培訓、師資互換、聯合辦學、實訓室共享、畢業生定向輸出等工作,從學院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學生管理和技能大賽上進行全面幫扶,幫助職校注入強大的發展外力。
(三)發揮技術優勢,培育富民產業
借助職業院校技術優勢,實施分層技能培訓,根據不同群體需求設置不同的培訓目標和課程體系,開發職業教育“培訓包”,供貧困村民、城鎮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轉崗待業人員等困難群體自愿選擇,按需施教,提高貧困人口就業創業能力。發揮職業院校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校企農”合作,實施“一村一品”,幫助當地貧困村民培育致富產業。
(四)發揮優質校優勢,進行對口幫扶
貴州交職院是貴州職教的排頭兵,針對從江縣的職業教育,可以在師資、實訓、課程、技能大賽、科研、社會服務和技術推廣、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學生就業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幫扶,讓從江職中能夠面向從江及周邊縣市的產業發展,培養服務當地經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讓從江職中成為黔東南州重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參考文獻
[1]高校對貧困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的策略分析[J].張林偉. 西部素質教育.2017(14)
[2]精準扶貧的難點、對策與路徑選擇[J].楊佳諾.求知導刊.2018(22)
[3]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教學變革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