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旎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體育教學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技術手段,促進了我國各個領域的進步和發展,傳統行業也積極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改革與創新。在“互聯網+教育”模式全面拓展的當下,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
一、互聯網+背景對高校體育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轉變了高校體育教學形態
高校傳統體育教學工作,一般更加注重校園、課堂這兩個實體空間的實體教學,并且在固定的教學空間、教學地點開展教學,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教學?;ヂ摼W+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形態發生著改變,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引導之下,很多在線教學課程例如“微課、慕課”等諸多手段,能夠實現學生們自主學習,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在移動終端當中便可以實現體育教學。在此基礎上,學生們的體育學習、體育鍛煉也不用拘泥在傳統的體育課堂當中,轉變了傳統教學工作時間、空間的限制[1]。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可以任何時間、空間、地點開展,讓體育教學的形態更加靈活與多元化。
(二)轉變了體育教學交流方式
縱觀傳統體育課程來看,教師與學生們之間的交流一般都是課堂當中,課下教師和學生們的交流與互動相對較少。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當中,教學工作會受到人數、時間、空間的限制,很多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不熟悉、情感淡漠、交流溝通少等諸多問題。互聯網背景下,為教師和學生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徑,學生和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通過互聯網媒介隨時隨地的開展教學交流[2]。這樣即使學生們在課堂當之外遇到體育相關的專業性問題,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向教師進行詢問,教師也可以第一時間幫助學生們解決問題,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三)轉變了體育教學觀念
體育教學工作一直以來便是我國教育工作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一般都是秉承“言傳身教”的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學生們也更注重模仿教師,很難展現出學生們在教學工作當中的主體地位[3]。在互聯網背景之下開展體育教學改革,能更加注重學生們的個性差異,學生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教學工作也從傳統的教學觀念轉向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學生們個性化發展的途徑當中。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設計的手段,將互聯網教育平臺成為學生們展現自我的突破口,促進了體育教學工作的進步與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一)搭建信息化體育教學平臺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根本基礎便是完善的互聯網體育教育平臺,在信息化教學工作發展與進步的當下,信息化教學平臺也已經成為教學工作發展與進步的必然。結合當前體育教學工作發展的需求,構建出具備體育教學管理、體育信息教學課程、體育教學資源管理、高校體育咨詢、高校體育場館愉悅、高校體育成績查詢等諸多模塊的信息化平臺。利用網絡體育教育平臺構建的基礎上,實現粗放型教學管理向精細化教學管理的轉變,最大程度上保障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開展在線體育教學工作,真切實現互聯網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提升教學工作的實際質量。
(二)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
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和進步,為了滿足當前高校學生多元化的體育學習需求,教師應該以“精品課程”為基礎,構建起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們的實際興趣,在“精品課程”當中融入多元化的體育項目,將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瑜伽、健美操、防身術、太極拳、武術、棒球、籃球、輪滑”等多種體育教學項目。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積極開展“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慕課教學、視頻教學”等諸多教學模式。將傳統體育教學作為教學工作質量前提保障,融入多元化的互聯網教學內容,展現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多元化與個性化。
(三)健全客觀系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是教學體系改革當中重要內容,為了展現出教學工作的公平性與客觀性,就應該結合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情況,構建出獨具特色的教學評價體系。傳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學生們能力層面的評價,忽視了學生客觀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個性發展、終身體育能力的評價。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機制應該從態度、能力、終身素養的三個層次進行評價,構建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切實促進的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體育教學作為高校素質教育工作最為重要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將終身體育教育觀念融入到教學改革當中。借著互聯網+背景下的東風面,在創新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促進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并且豐富教學資源,全面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進步發展,為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提供新思想與新思路。
參考文獻:
[1]苗子蕊,葛耿育.“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v.14(17):160-161.
[2]何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運動,2018,No.185 (09):83-84.
[3]符凡.“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改革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