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君華
關鍵詞:體育館;管理學;可持續發展
一、體育館發展現狀
近年來,國內高校建成或者正在籌備建設的現代化體育館、游泳館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重視。以高校為核心的“體育館”群正在逐步建成。一些高校將是否建成體育館作為評建評優的標志以及后續發展的根本。所以,體育館在高校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設好體育館也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全國各大高校體育館發展態勢總體上趨于良好,但是也存在著制度不夠完善、人員配備不均衡、資金流動性差以及缺乏管理專家等情況,問題亟待解決。故本文以陜西近10所高校的體育館為研究對象,分別從管理模式、管理發展現狀等方面逐一進行分析與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在高校中,體育館的發展模式趨于單一,多為學校部門統一管理,供學生上課使用以及學校賽事場館的使用,平時都為閑置狀態,且存在部分設施年久失修的現狀。而有的高校則有進一步的運營模式。采取使用、經營與外包模式兼收并蓄的發展。如:在工作日上班時間,場館多為體育學院學生進行訓練的場地,不外借不外包非專業內學生不得占用。周內時間非上班時間段,則可以讓學生自行入場地進行運動,有羽毛球館、乒乓球場地等。在周末,則可外包給校外單位進行比賽或者承辦一定級別的賽事以達到運營的效果,這不僅可以提高場館的利用率,還能活躍學校氛圍,讓學生在學校就可以體驗到豐富的場館活動。
在高校中,體育館的發展狀態是不均衡的、不穩定的。如:因主辦方對場館管的要求,導致一些高校面積較小的體育館無法接到活動,資金仍得不到良好的運轉。而有的高校因經費充足,建設的體育館無論從設施場地大小的等方面都是無可挑剔的,又得以承辦多場活動,應接不暇。所以,各大高校體育館發展不均衡的現狀應被打破。
二、高校體育館發展現狀原因分析
各大高校體育館發展不均衡,其中存在許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經費不足;高校在建設體育館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場地,完善學校設施建設,優化校園生活環境。但是由于經費的短缺導致體育館的建設只能趨于現狀,特別是“豆腐渣工程”體育館的存在,導致場館多數時間無法正常運營,而且還沒有更多的財政支出服務于體育館,導致體育館陷入惡性循環的發展模式,再也回不到發展的正軌。
(二)館內人員素質亟待提高;在學生眼中,體育館的服務人員指的是門衛和保潔人員,因為在學生眼中僅能看到二者。其實并不然,體育館是一個部門,它需要有完備的人員體系以及正規的管理規章制度。為了更好地建設體育館,各大高校應該從各個方面不斷地提高完善體育館工作人員的素質,這里的“素質”包括:學習先進的管理技巧,使體育館的制度趨于完善,健康運營;端正學習態度,只有端正好自己的學習態度,才能更好地發展體育館事業,為學校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校內體育館運用率太低;體育館運用率低,則我們就要提高涂于館的利用率。比如,學校可以將體育館的使用和非體育學生的教學相結合,形成以圖畫發展的良好態勢。學下可以通過開通“共享”平臺網頁,讓非體育生的班級可以在校內體育館的非經營時間申請場館進行班級內的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體育館的使用效率,還能直接的增進班集體的融合度,而且還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讓學生愛上班級,讓學生健康成長。
(四)不要讓建設體育館成為評優的傀儡。當代高校體育館確實存在為了評優秀而去建設體育館的情況,但是只屬少數。在筆者看來,高校體育館目前對于使用者的要求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技能提高。學生利用體育館場地進行運動,一方面達到了規范場地安全運動的需求,另一方面達到了提高自身技能的作用。2.健身運動。高校場館在建設的過程中,定包含符合不同人眼使用的場地,特別是健身房,當場地不在上班的時間內,則可以提供給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熱愛健身的非學生非校內人員使用。3.社交需求。運動健身游泳是一項很陽光的活動,通過運動我們可以結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在體育館的建設中,社交需求永遠是不可以被忽視的一項。
(五)做到可持續發展。作為高校體育館,應該本著可持續發展的態度進行高質量建設,而不是采取“一次性”或者“斷崖式”發展,這樣只會導致體育館事業走向末路。若想讓體育館事業再創輝煌,則高校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高校順利步向良性發展。因此,從以上幾方面可知,體育館的作用是十分強大的,它不僅可以規范我們的生活標準,還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所以,高校建設出優質的體育場館也是提高高校發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結論與建議
在本文的研究中,以近10所高校為對比對象,得出“如何建設好體育館事業”的根本方法就是盡可能地提高在體育館方面的經費支出;班級、體育館、學校聯動;提高體育館的規范管理;為了更好發展這個目標共同進步,做到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作為高校學生的一員,我們希望高校可以建設出設施完善、結構優良的優質場館供大家使用,這不僅是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還可以更好的促進體育館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閔東旭,李杰.高校大型綜合性體育場館若干管理問題的實證分析——以北京大學體育館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
[2]張懷.貴州師范大學綜合運動場館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廈門大學,2013.
[3]由文華,馬斌齊,張云.高校體育場館景觀環境類型及對體育教育效果的影響[J].運動,2012(14).
[4]李紅霞.淺談新時期高校體育場館的功能[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2).
[5]徐鴻鵬.關于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立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