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班化的教學形式互動性強、活躍度高,組織英語繪本課堂活動時,教師要利用小班化特點提升教學的效率。本文結合實踐經驗進行探討,認為教師可通過師生共讀的活動,引導學生描述畫面,提出分析文本結構的學習任務,基于繪本內容開展互動表演,在主題討論中鼓勵多元表達,并融入情感以推動話輪轉換。
【關鍵詞】英語繪本;小班化教學;小學英語
【作者簡介】冷秀梅(1986.02-),女,回族,青島人,青島銀海學校,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以小班化的班級為載體開展英語繪本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優化活動組織方法,以發揮出小班制的核心優勢,具體措施如下:
一、師生共讀,描述繪本畫面
專注于繪本的閱讀過程,對繪本學習至關重要。當學生主動運用認知能力加工文本信息時,才會感受到繪本的樂趣,并由此衍生出豐富的學習活動。在小班化繪本活動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共讀繪本,請學生描述繪本畫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讀”的主體。例如,在教學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時,師生共同閱讀過前三幅畫面后,教師請學生在不看繪本內容的情況下,跟教師一起描述繪本的畫面。活動也可以師生問答形式進行,如教師說:“Purple cat, purple cat, what do you see?”學生說:“I see a white dog looking at me.”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參與活動的狀態,如果發現學生不理解活動意圖與方式,應進行再度解釋,或請學生翻看繪本前幾頁。在描述每幅畫面以前,均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學生正確地描述了畫面的內容,學習成就感會得到增加,同時也培養了英語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任務驅動,分析文本結構
分析文本結構是英語課堂中的常規學習任務之一,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設置一定的學習支架,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材料的構造。與課本中的整篇文章不同,繪本中的信息分布于不同的畫面中。學生從繪本中分析結構,能夠提升對故事的理解能力,促進思維更為結構化。例如,在教學Just Like Dad時,教師請學生閱讀繪本,分別找出爸爸和兒子做的事。其次,教師在教學板中以表格形式畫出繪本故事的大致結構,將爸爸和兒子所做的事情分列兩邊,但是具體的內容要由學生來補充。教師使用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磁條作為學具,磁條上標有文中的動詞短語如“help me reach things”“help him get things under the table”,請學生在閱讀文章后將其粘貼在表格中。繪本中一共表述了七組活動,教師請七名學生粘貼磁貼,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問答活動。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讓學生以自主思考發現文本結構,學習結果也為教學演示提供了便利。
三、互動表演,內化語言知識
表演能夠將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外化為肢體動作,便于學生建立符號與意義之間的聯系,促進語言知識內化為學生語言結構的一部分。在小班化繪本教學中,可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開展表演活動。仍以教學Just Like Dad為例,該繪本中包含十余個以一般現在時表示動作的句子,是本課的重要語言點,可擴充學生的英語語匯。教師可以先邀請一名學生,與自己開展互動:“You are my partner. Now you say the words. I do the action.”這名學生說出“drive a big car”,教師則做相應的動作。經過示范后,請全班學生結對合作,以互動表演的形式來學習這些動詞短語,以此加深學生對語言的印象,體驗到了閱讀的樂趣。
四、主題討論,鼓勵多元表達
主題討論活動出現于繪本教學的后半部分,此時學生已完成對故事內容的閱讀與語言點的學習,吸收了故事中的教育要素。開展主題討論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圍繞故事要旨進行討論,升華情感態度,并提供給學生多元表達的機會。例如,教學“A carrot seed”時,教師提出討論主題:“What do you feel about this story? Do you have the same experience like the little boy? Please talk about it with your partners.”教師請學生每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再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將討論的內容分享給全班學生。有的學生根據繪本內容發表看法,如:“Just do the things we like. Don’t let other people stop us.”有的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Everybody said I can’t learn to swim last summer. But I made it.”學生們各出一端,自行組織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英語素養得到了發展。
五、情感教學,推動話輪轉換
對話是組織繪本課堂活動的常規策略,教師要從繪本的故事、語言、主題等各個角度尋找切入點,將靜態的閱讀轉換為動態的對話活動。這便涉及對話中的話輪轉換問題,即對話應當形式靈活,每名學生都既是說話者也是聽話者,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表達、傾聽的角度要經常變動,杜絕出現 “I am hearing but I am not listening. I am speaking but I am not talking.”的“偽交流”現象。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融入個人情感。當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口語表達時,教師應全神貫注地傾聽,以表情、語言來反饋學生。要促進多名學生參與對話,使用“Don’t just sit still. Why not stand up and say something?”等語言激發學生積極性。
總之,繪本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資源,教師在開展小班化英語繪本課堂活動時,要調動課堂活力,通過結對學習、師生互動、小組合作等方式,促進學生參與豐富的學習活動,讓每一個繪本閱讀活動都成為學生英語素養成長的支點。
參考文獻:
[1]茍萍,侯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英語繪本閱讀[J].林區教學,2019(08):85-88.